朋友圈|舌尖上的“妖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3 16:00

我的老乡雨直博士从老家来,临出发前专门问我,是否需要带什么东西来?我开玩笑说:这里别的什么倒是都能买到,要不你给我带点木姜子来?于是,她真的就背着几罐木姜子,坐着飞机辗转万里,送到了我手中,名副其实地生动上演了老家方言里的“豆腐盘成了肉价钱”。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我在很多超市里都专门找过,确实没有找到。这并不值钱的山野香料,却承载了我无限的味蕾记忆。西南地区的人,大都喜欢木姜子,尤其云贵地区,更是多种菜肴的灵魂所在(比如酸汤鱼)。它有一个外号名为“味之山妖”,我觉得太贴切不过,那浓馥郁香的刺激,只需数颗便可以于菜肴中传递自然的粗犷余韵,真的让舌尖留下难以言说的“妖气”,令人回味难舍。

我的故乡山野盛产木姜子,老乡们大都取其果实,或凉拌,或爆炒,或煲汤,甚或扔到坛子里辅佐泡菜。十年前,我还在大学里工作,我的同事吕老师也是老乡。某次返乡度假,吕老师专门给我打电话,让我带点新鲜的木姜子回北京尝尝。可见,对于这一味道的痴恋牵挂,并非仅我一人。然而,我却并不是从小就喜爱这独特的味道。

小时候,我几乎讨厌所有味道刺激的食物和香料,葱蒜、芫荽、山柰、花椒、咖喱、木姜子等等。难以忍受它们带来的味觉冲击,以及这份冲击之后的盘桓。时光沉淀,马齿徒增,却越来越能够理解和接纳这些香料,在人间烟火背后细细解密它们与生活的连接密码。我所体会的是繁琐的生活已经挫磨了味蕾,更需要香料的刺激,或者说是香料承载了无限寄寓,以活色生香来传递生活的本质。

东西方人都热爱香料,即使品种类别殊异。感恩节那天,在Mark教授家做客,他烤火鸡的间隙不忘向我展示他珍藏的数十种香料,我指着其中几个瓶瓶罐罐问这是什么?他得意洋洋地回答:你听过《Scarborough Fair》(电影《毕业生》插曲)那首歌吧,那里面唱到的就是这几味香料。而在更遥远的历史中,由香料推动的大航海时代,由香料引发的地缘角逐,由香料点燃的贸易战火,更是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传奇。往事往矣,香料不再矗立于历史舞台的正中,它们退回到厨房应有的角落,寂静沉默,却伺机袒露心迹。

那些酸甜苦辣,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味道,参与在每一个人的人生里,见证或者记录,寄寓或者陪伴。而对于流浪在万里之外的人来说,那更是味蕾上的一缕乡愁,绵延久远,不可断绝。

文/五溪蛮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朋友圈|雅加达飘浮在噪声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1
朋友圈|理想的书房 ​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7
朋友圈|粽子尖上的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6
“刷爆”朋友圈的奇葩雪糕,你吃过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30
朋友圈|买卖街上遇见温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5
朋友圈|复活的年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8
朋友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我右边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8
朋友圈|体验“煨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