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理想的书房 ​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7 11:00

韩浩月

有朋友问,书房对你意味着什么,想了一会儿,找到了最真实的答案:书房对我来说,意味着逃避。一个人能真正拥有的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其实很少,书房是其中一个。如果失去书房,那么对不少读书人来说,将躲无可躲。我写过一篇文章,表达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关上书房的门,就标志着他开始与现实生活、整个世界划出了一道分界线。

严格意义来讲,我并没有一间值得晒出来的书房,多少年来,我的书房并没有“成长”明显痕迹,因为它几乎没怎么变过,床头桌、职工宿舍、家里阳台、与儿子共用的房间……它一直是狭小的、拥挤的、缺乏私密性的,但这不重要,一个人在书房的时候,关键要看精神走到了哪里,而不是肉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全心工作的时候,哪怕周边只有两三平方米的空间,那也是庞大如图书馆的样子。

图书馆可以提供一种充实感与安全感,书房对我来说亦如此,只不过,书房比图书馆的“包裹性”更强一些,书房里的光影、声调、味道等等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暗示,可以使得书房拥有者的身份产生瞬间的变化——那不仅是人的变化,也是想法的变形,这种变化与变形,会带来陌生感、新鲜感、冲击感,对我来说,这很重要,我一直觉得,书房里的我,一直在指导生活中的我如何面对现实世界。

对于书房,我有随遇而安的心态,能把桌面上推开一小块空间,放得下笔记本电脑和双肘就好,当然也时不时地产生对更大、更好书房的美好向往,但不会为此花费太长时间。书房的重要功能,是可以提供诸多产生幻想的可能性,它不会封闭灵感,而会成为灵感的重要来源,书房的领地,是与脑海相衔接的,因此可以由衔接之处出发,看到沉睡的回忆,穿过信息的瀑布,目睹未来的景象,可以感性,也可以理性,可以戏谑,也可以严肃,书房是一个舞台,聚光灯打在舞台中央,那里坐着的某人,表面不动声色,内心翻江倒海。

书房里的大部分书,一直都跟随着我,帮我挡过雨的书,带在地铁里读过的书,有过折痕和标记的书,未读之书……早些年频繁搬家,这些书都一步不离,记得有一年,搬家路上搬家公司的车坏在南三环主路,那些装在箱子里的书在路边一字摆开,与我一起等待下一辆运输车来,于是这些书与我有了过命的交情,不能随意丢弃。

我对书没有偏见,经典与名家之作,无名作者与普通之书,在书架上都是一视同仁的,谁能保证自己所得到的每一点启发,还有倍觉有用的知识点,一定、必须得来自哪些书呢?我忘了究竟有哪些书深刻地影响了我,可以说有很多,也可以说全部,那些在手上经过的书,哪怕停留时间不长,也一样以某种方式停留于记忆深海中,等待某一个时刻被打捞。

对于在书房中发现有重复购买的书,会送给朋友。我也很少考虑书多的问题,老家乡村有了整整一层多达上百平方米的书房,四面都打了直抵屋顶的书架,放个上万册书没什么问题,估计我得花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填满它,这让我觉得非常开心,从此不用担心书多了,以后每一本书都能找到去处。是的,我算是拥有了两个书房,一个简单实用,可供日常使用,一个庞大空荡,在大后方随时等待。

虽然爱书也爱书房,但我理想中的书房,是一本书也没有,只有一张桌子、一个沙发、一台电脑、一只猫,还有满屋的光线。需要书的时候,打开紧邻的房门,那里除了书,什么也没有,找到用的书,看完后再还回去。我喜欢在一个绝对整洁、心无旁骛的环境下工作。我爱书,但也并不等于整天要和书腻在一块儿,因为早晚有一天,要和那些书告别,等到人生快要走到终点时,我会给100个人发信息,请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拿走,我会袖手旁观,乐见其成。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古人的书房为什么多叫“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文学|程应峰:文人的书房
现代大学网 2023-10-06
朋友圈|锦灰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3
历史|宋朝士大夫的书房,就主打一个气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7
朋友圈|“获客”小姐姐的理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