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许小红: 不是人人要当科学家,也要当好大国工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27 17:15

在2020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出现了39次,成为本次报告的高频关键词。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报告提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问题的重要群体。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许小红。许小红表示,长远来说,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要从毕业生的定位和高校的定位两个层面进行更新调整。对学生来说,许小红说:“不是人人都要当科学家、公务员,也要有人当好大国工匠、基层工作者。”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许小红

调整就业思路

到更需要人的地方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高校毕业生是报告中提到的重点促就业群体。“受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可预期因素增多,就业出现了困难。”许小红说。

许小红就职的山西师范大学往年都会在毕业季举办多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但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学校的各类招聘活动只能调整为线上举办,同时为毕业生提供便捷的线上指导,利用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线上就业咨询。总的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比往年要大。一方面,用人单位面临压力用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对毕业生来说,找工作的许多环节都遇到障碍,有些用人单位可以安排视频面试,但是面试了能不能立刻去工作等都是问题。”

尽管新冠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调整工作方式,积极利用新媒体、网络等互联网手段,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可以为毕业生更多更好的就业创造条件。疫情以来,学校的各类招聘活动均调整为线上举办。同时,为毕业生提供便捷的线上指导,利用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线上就业咨询,发布视频双选会操作指南和参会温馨提示,提高毕业生网络视频双选会面试技巧和求职能力。截至五月中旬,学校组织开展大型空中双选会2场,总计300余家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

许小红提到,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5月初,教育部联合六部门实施“百日冲刺”行动,其中包括升学扩招吸纳行动。据了解,教育部安排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

记者注意到,在5月22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这样就把继续深造的渠道都打开了,对毕业生来说是个很好的出路。”许小红说,扩招使得录取率提高,毕业生“间接就业”。但她同时也表示,招生指标不是平铺下去的,而是有侧重。例如,国家亟需人才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专业,以及涉及民生问题的公共卫生、医疗等领域扩招名额较多。

“扩招可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但毕竟比例有限。”许小红表示,就学生本身而言,面对疫情的特殊情况,也需要调整心态,灵活就业。

“我建议毕业生放平心态,立足于实际,先走向社会。”许小红举例说,自己所在的师范院校每到毕业季,城里的中学竞争激烈,乡镇等基层学校则吸引力不够。“就业的思路很多,比如到基层去锻炼自己,去边远省份更需要人的地方去,或者创业磨练自己等。”

高校及时调整学科布局

淘汰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

不仅是针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就业问题,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许小红认为,长远来说,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要从毕业生的定位和高校的定位两个层面进行更新调整。“今天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了,未来还会遇到其他挑战,如何长远应对才是关键。”

就毕业生而言,许小红表示,学生要放平心态。“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往往和现实不匹配。”许小红说,“不是人人都要当科学家、公务员,也要有人当好大国工匠、基层工作者。”许小红说,要重视符合社会需求、专业技能性强的职业教育。

许小红曾在调研红木家具厂时了解到,市场上雕刻技术人员缺乏。这些技术人员需要经过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专业性强,工资也很可观。“但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即使坐在办公室每月赚两三千块钱,也不愿意去做这些活儿。”她说,相反,有些专业性不强人人都可以做的行业,反而人满为患,“毕业生的技能和社会需求不匹配,导致找工作压力大。”

“过去我们说学而优则仕,读书为了当官,但现在产业大发展,专业多样性增多,需求也在变化,家长和学生都要充分理解、正确定位职业教育,让自己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同时,许小红表示高校也应该积极找准定位、调整专业布局。社会发展催生新业态,一些行业随着社会进步逐步被淘汰。但是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有惯性,例如,在某一领域有师资力量就一直开办这样的专业,但其实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需求已经很少了。与此相反,有些行业一直缺乏人才,例如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芯片技术、微电子专业等,毕业生供不应求。

高校要把自己放在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学科布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把不符合需求的专业撤掉,补齐真正的缺口短板,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长远地解决就业难题。

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许小红这次参加两会带了4个建议。其中,她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支持体系。“我虽然是高校教师,但因为是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是面向中小学等,所以很关注这些学校,对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觉得学校的安全防线防控应该提上议程。”

“近年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生欺凌、自杀、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逐渐突显,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学校安全管理面临重大考验。”许小红总结了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存在的几方面问题。首先,因缺乏具体的管理标准,学校安全工作者往往难以把握管理的幅度,学校安全工作还没有很好的建章立制。

同时,学校安全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低。“因为缺乏系统与专业的培训,各类学校安全工作者普遍存在对学校安全工作了解不深入,安全工作知识与技能匮乏的现象。”

此外,学校安全经费总量不足。许小红说:“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学校安全经费虽被纳入了一般公共预算,在总量上却很难满足落实学校安全政策的经费需求。这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县份,表现得尤为明显。”

对此,许小红建议,要开展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从基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教学及学校生活安全管理、学校安全事件通报与处理等方面,制订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安全管理标准规范,明确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对学校安全工作者的具体要求。

同时,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者培养培训体系。例如,高师院校等开设学校安全主修或辅修专业,或开设学校安全选修课程,提高未来学校安全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而且,可以加大对各类安全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在国培、省培中专设学校安全培训项目。

就学校安全经费保障方面,许小红提出,从学校规模、学校类型和学校安全工作内容等角度,对学校安全经费标准进行科学测算。借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思路,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学校安全经费投入机制。同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学校安全领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编辑/赵红信
校对/熊伟

相关阅读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2024届毕业生春季大型校园双选会
首都师范大学 2024-03-31
全国人大代表方复全:建立更为宽容、长远的教育评价体制 让高校“耐心”育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首都师范大学2024年招聘公告
首都师范大学 2024-02-04
@有意向的你,首都师范大学公开招聘105名教职工
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4-02-04
北京视点 | 西城“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走进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