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全国人大代表方复全:建立更为宽容、长远的教育评价体制 让高校“耐心”育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15:54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如何深化教育评价体制、让高校成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沃土?大学教育如何直面人工智能挑战?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

对大学少排名、少评估  立足长远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方复全曾多次提出,大学教育要“耐心”和“淡定”,而要让大学教育更“耐心”,离不开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方复全告诉北青报记者,近些年,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从原来的“讲数量”到现在更多“讲质量”,去评价其代表性成果,可以说我国的教育评价体制正在逐步改革。

但另一方面,方复全认为,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对教育的评价也不应该仅仅针对教育本身,而是一个社会评价,也就是如何去评价一个人,他上什么样的学校、做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成功,“这个评价机制是链条式的”。现在在招聘中常出现要求学生毕业院校,非清北或者非985高校不录取,方复全认为,应该破除这种“唯出身论”,全社会对学生、对高校、对各个职业的评价都应该更宽容和多元。

而对教育政策制定者而言,应尽可能给高校更多自主权,“少去排名、少去评估,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更宽阔的视野看待高校的发展”。方复全认为,评价一个大学的办学成效,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其校友,一个大学在其办学历史上培养了多少个科学家、多少个企业家、多少个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政治家,而非短期的排名,让高校能够“耐心”育人,而非追求一些量化指标。

应对人工智能挑战  大学要“教能力”而非“灌知识”

“我们现在培养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方复全说。ChatGPT的横空出世,曾一度引发教育该何去何从的担忧,当人工智能能够提供海量的信息和知识,大学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方复全认为,如果仅从灌输知识来看,教育确实面临着重大挑战。但是,人类所具有的跳跃式创造力、综合素质以及情感却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我们的教育正应该在这些方面发力。

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并提升其综合素养?方复全认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是关键。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跨学科的培养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更广阔的视野也会带来新的观念,引导学生通向更为广阔的通道。方复全介绍,在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将数学、历史、文学等优势学科的学生放在燕都学院这个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体制内,对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加快培育“蜜蜂式人才” 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长期深耕科技创新,方复全认为,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创新,而创新的驱动力则在于人才,人才是实现生产力的主体。而在现阶段,从科技创新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其中关键一环就是人才的缺失。“我们需要大量‘蜜蜂式人才’,他们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能够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成功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方复全说,然而目前这类人才仍比较稀缺,按照硅谷的对比数据,仅北京而言,这类人群的缺口就高达80%。

如何去培养、挖掘“蜜蜂式人才”、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方复全认为,这样的人才需要有技术背景,同时有企业和市场经验。从政府层面,他认为应该设立投资基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机会,也让“蜜蜂式人才”有发挥的空间,“并且给予机会,不能让人才因为一次失败就畏足不前。”方复全说。

设置学科就业负面清单 对就业率较低专业少招停招

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是身为大学校长的方复全挂在心头的大事。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作为高校,该如何为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方复全告诉北青报记者,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在首都师范大学,每一位校领导都至少走访了10家企业,向企业推荐本校的学子,为应届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每到高考专业填报时,哪些专业好就业、哪些专业又是“天坑专业”常会引发热议,从专业招生的角度该如何破解就业难题?方复全介绍,北京市建立了学科专业“灰名单”制度,落实率低于60%的学科专业将进入“灰名单”。“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对于这样一些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可能就要少招停招,从源头上来调整学生的培养方向。”方复全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鑫

相关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艾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0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个别学校因一味追求学习成绩而挤占科学课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全国人大代表陈宏斌——建议在中小学实施“工程教育”,及早发现具有科学兴趣的孩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建议加快产教融合共同体长效机制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两会现场丨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校长陈晔光谈青年教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