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作品百花齐放 不是艺术搬运工 争当文化生产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0-15 18:46

金秋十月,以“新古典,乐无界”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再度成为眼下首都艺术舞台的焦点。10月14日,享誉国际的电影配乐大师、美国作曲家亚伦·齐格曼携其受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的《探戈钢琴协奏曲》亮相景山公园寿皇殿。音乐节的老朋友、法国钢琴大师让·伊夫-蒂博戴,携手指挥家黄屹执棒的中国爱乐乐团献上了这部作品的世界首演。

音乐节1.jpg

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作品专场音乐会

从科技前沿到先锋音乐 音乐节委约作品“百花齐放”

在本届音乐节期间,由荷兰作曲家米歇尔·范·德阿创作的最新虚拟现实音乐体验《捌》将以驻节歌剧的形式上演。该剧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与荷兰艺术节、法国普罗旺斯-埃克斯国际艺术节和德国赫尔豪森艺术节联合委约创作的。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历史上第一次委托国际知名作曲家创作歌剧类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14日的这场名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作品专场音乐会”中,除了亚伦·齐格曼的新作世界首演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委约作品,包括著名旅美中国作曲家周龙2013年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创作的《九歌》中的选段《礼魂》,以及作曲家叶小纲2010年受音乐节委托创作的原创歌剧《咏·别》的无词管弦乐演奏版本。本场音乐会堪称是对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历史的一次全面总结回顾。

实际上,委约创作一直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发展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音乐节已发展成在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雅艺术盛会。除了依靠邀请知名院团、杰出艺术家外,提升自身文化原创力和艺术生产力,始终是音乐节所不懈追求的。如果说在初创期,北京国际音乐节还仅仅停留在积累名家名团的阶段,但很快音乐节便意识到,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艺术盛会,不能满足于只做艺术演出的搬运工,还要成为具备艺术生产力的艺术机构。北京国际音乐节由此走上了委约创作之路。 

音乐节2.jpg

周龙作曲的歌剧《白蛇传》首演

委约“朋友圈”不断扩大 东西方音乐语汇在这里交融 

2001年堪称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的“元年”。在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当代最杰出的先锋派作曲大师菲利普·格拉斯的《大提琴协奏曲》问世,并在音乐节舞台进行了世界首演。此后,在2007年音乐节创办十周年之际,又委约有着“20世纪贝多芬”之称的波兰作曲家大师潘德列夫茨基创作了《第八交响曲“无常之歌”》,作曲家本人指挥了该曲的世界首演。随后,包括享誉世界的韩国女作曲家陈银淑、好莱坞作曲巨匠霍华德·肖、中国作曲家谭盾都成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委约对象。 

而在2010年的第十三届音乐节中,委约作品集中爆发。这一年全球乐坛都在纪念伟大的波兰作曲家肖邦诞辰200周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在这一年也献上了特殊的致敬,那就是委约曾为《指环王》《七宗罪》《沉默的羔羊》等影片进行配乐的著名作曲家霍华德·肖创作了一部钢琴与乐队协奏曲《毁灭与回忆》,乐迷们罕见地聆听到这位奥斯卡奖配乐大师的音乐会作品。

同一年,音乐节创纪录地推出了两部中国作曲家原创委约歌剧,那便是叶小纲的《咏·别》与周龙的《白蛇传》。两部歌剧都以中国文化和故事为蓝本,但风格迥异,前者是一部纯粹的中文歌剧,后者则用英文演唱,主创演职人员几乎都是外籍艺术家。这两部重要歌剧的诞生为音乐节的委约创作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周龙的《白蛇传》还在次年获得了美国普利策音乐大奖。

音乐节3.jpg

歌剧《咏•别》剧照

从开拓者到领航员 委约模式接轨世界乐坛

众所周知,古典音乐作为西方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门类,历经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才走到今天。在历史上,王室贵族自助委托作曲家创作的例子比比皆是,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伟大作品,都仰仗委约创作这一艺术生产机制。进入20世纪以来,歌剧院、交响乐团、音乐节,都不免把目光投向现世的杰出作曲家,以委约创作或者联合委约的形式推动新音乐作品的创作。北京国际音乐节也融入了这一艺术潮流,不仅推动中国古典音乐舞台与世界接轨,更为古典音乐艺术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 

尽管每逢提到古典音乐,大部分人自然会联想到18、19世纪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会脱口而出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瓦格纳、柴可夫斯基的名字,巴洛克时代的巴赫、维瓦尔第,但实际上在西方主流乐坛,作为古典音乐在新时代的延续,“当代音乐”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音乐节所做的就是通过委约创作机制,大大激发国内外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促使更多的当代作品问世,让新作品有了成为“历史经典”的可能性。 

音乐节4.jpg

王斐南《奥菲欧》剧照

近年来,音乐节在委约创作之旅中的脚步没有停息。2016年一部纪念中美“乒乓外交”的作品在美国作曲家安迪·秋保笔下诞生,这部由音乐家和乒乓运动员同台参与的创意之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2017年作曲家陈其钢的《悲喜同源》和2018年赵麟的《逍遥游》、王斐南作曲的浸没式歌剧《奥菲欧》相继在音乐节舞台首演,文格洛夫和马友友两位世界级演奏大师演绎了着两部独具中国情怀和文化元素的作品,再一次彰显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艺术凝聚力和影响力。而今年,另一位世界级演奏大师,法国钢琴家蒂博戴也将加入到这一行列。 

截至目前,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相继委托中外作曲家创作了18部各类作品,今年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提升,在作曲家亚伦·齐格曼的最新力作《探戈钢琴协奏曲》中,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委约创作之路还将越走越远,远走越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伦兵 田婉婷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第25/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 青年音乐家奏响青春的旋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5
舞台 | 北京国际音乐节 致敬马勒音乐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1
北京国际音乐节携手青年音乐家 四场“对话马勒经典作品”音乐会致敬大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0
舞台 | 刘索拉交响舞曲《大闹天宫》登台北京国际音乐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6
《聆听刘天华》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启幕 聆听百年前的青春之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