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掌舵铜仁近6年的市委书记 调任新职
北京青年报政知圈 2022-03-23 22:28

据贵州黔西南州政府官网消息,3月22日上午,州委召开专题会议,州委书记陈昌旭主持并讲话,州委副书记、州长黄兴文讲话。

上述消息显示,陈昌旭已任黔西南州委书记。此前,他任铜仁市委书记。

长期在贵州锻炼

陈昌旭,男,汉族,籍贯贵州绥阳,1970年1月出生,1988年12月参加工作,199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央党校政治理论专业毕业;项目管理硕士,贵州大学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席库提米分校合作举办的项目管理专业毕业。

公开资料显示,陈昌旭在基层锻炼多年。

陈昌旭早年曾担任贵州省绥阳县宽阔区岩坪乡秘书、乡团委书记,宽阔区岩坪乡副乡长,宽阔镇副镇长,共青团贵州省绥阳县委书记,绥阳县旺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等。

1998年4月,陈昌旭任共青团贵州省遵义市委副书记,之后历任共青团贵州省遵义市委书记,贵州省正安县代县长、县长,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等。

2007年2月,37岁的陈昌旭成为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党组书记,在这个岗位上工作4年之后,2011年4月,陈昌旭任黔南州委副书记(保留正厅长级)、瓮安县委书记,1年后(2012年7月)转任毕节市代市长、市长。

在毕节市工作4年后,2016年8月,陈昌旭履新铜仁市委书记,在铜仁工作6年之后,他再度转岗,成为黔西南州委书记。

任职瓮安

陈昌旭担任瓮安县委书记是在2011年。

履新时,陈昌旭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说,“我在团省委工作期间,也曾经到瓮安做过调查研究,对瓮安的整体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印象也非常良好。”

他说,自己将“心系群众,求真务实;廉洁奉公,为政清廉;以身作则,注重团结”“充分尊重和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集中民智民力,团结民心民意,依靠集体智慧,提高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做到总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放手而不甩手,扎扎实实干实事,创造条件解难题,锲而不舍地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

据《决策》杂志报道,瓮安在2008年“6·28”群体性事件后,虽经过3年的整顿治理,但依然问题重重。

陈昌旭到任后,以转变工作作风、弥补民生欠账、创新社会管理和力促科学发展为抓手,实现了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的转变。

2012年,《中国青年报》曾刊发《瓮安答卷》一文。

当时,陈昌旭在接受上述媒体采访时说,“瓮”字由一个“公”和一个“瓦”组成,“公”代表立党为公,“瓦”代表群众,只有“公”字当头,才能赢得群众拥护,只有做到“公心、公开、公平、公正、公信”,才能实现瓮安“政治安定、社会安稳、生产安全、干部安心、群众安逸”。

2012年2月23日,瓮安举行了一次承诺大会。全县23个乡镇、81个机关单位的负责人在电视镜头前,用普通话对2012年的工作作出公开承诺。对此,陈昌旭说,“这就是要对所有承诺的工作,让老百姓可以一条条地对照监督。”

另外,陈昌旭在团省委期间倡导的“春晖行动”在全国引起反响,任职瓮安期间成功依托区划调整,拓展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化布局,成为贵州工业化和城镇化强省战略的一个地方样本。

多次暗访

离开瓮安之后,陈昌旭在毕节市工作了4年(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

陈昌旭到毕节之后,2013年,毕节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招商引资突破1600亿元。

2014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陈昌旭对外表示,毕节转型发展绿色经济,正通过旅游、新能源汽车、特色农产品、新型煤化工等相关产业带动,构筑两江上游屏障防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

他说,对项目的选择绝不会“饥不择食”,毕节试验区绝不要飘着雾霾的GDP。

2016年,陈昌旭赴铜仁市工作。

“铜仁地处贵州、湖南、重庆结合部,和我的老家遵义山水相依、人文相亲。我对铜仁最早的认识,来自初中时期。”在履新时,陈昌旭在铜仁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他说,“当时我的班主任老师是思南人,给我们讲了明代‘贵州开科取士第一人’田秋向朝廷上疏奏请在贵州开场乡试的故事,鼓励我们勤奋学习、奉献社会。从那时起,心里对铜仁就怀着一份敬仰之情、向往之心。”

他说,“我在农村出生,在基层成长,有着10多年的县里和乡镇工作经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镇工作,我始终秉持诚实敦厚的品格,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始终保持农家子弟的本色,散发泥土的芬芳;始终牢记组织的谆谆教诲,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在铜仁工作期间,陈昌旭曾多次暗访,内容包括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

就在今年3月14日至15日,陈昌旭还带队暗访督导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据当地媒体披露,他实地暗访督导相关措施落实情况,并现场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资料 | 铜仁微报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 中国青年报 决策杂志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校对/罗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