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象棋后到26岁正教授 侯逸凡:人生就要多见识不同的风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7-14 12:35

2010年,16岁的侯逸凡在世界女子国象锦标赛夺冠,成就史上最年轻棋后。十年后的7月10日,26岁的侯逸凡,接过深圳大学的聘任书,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正教授。从棋后,到学生,再到如今的教授,侯逸凡翻开人生每个新篇章,都是一段不凡的经历。

棋手到教授的跨界

2019年夏天,侯逸凡在英国牛津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国。几周后,一次国际象棋的活动,让侯逸凡和深圳大学结缘。也最终促成她从棋手向教育工作者的跨界转变。

7月13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联系到侯逸凡时,她已经在深圳大学开始了工作。之前作为棋手,侯逸凡多次来到深圳,如今作为教育者,侯逸凡正在迅速进入新的角色。

侯逸凡教授聘任仪式

目前,侯逸凡还没有开始教课,因为深大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的学生,要到今年秋季才入学。而侯逸凡的学生也不止是国象专业棋手。“还在准备课件,申办项目,以及规划教学之余的研究计划。”侯逸凡说。

虽然还需要熟悉工作,侯逸凡说,她的“跨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接受深圳大学教授聘书的仪式上,侯逸凡表示:“近年来,随着体教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体育的多样性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如何在高校中更好地开展体育教研、举办赛事,也成为体教融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很荣幸,我也能成为其中的促进者。”

侯逸凡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她对自己工作的定位,除了培养学生,还包括国际象棋的普及,以及如何与青少教育相结合。侯逸凡说,她的初心,是向学生,向外界分享她接触国象20年的领悟和感受。“我从事国际象棋20年。国象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到深圳当老师,我希望生命可以更丰富,也希望分享自己的心得,启发旁人。这样我从事国象项目也更有意义。尤其国家正在提倡体教融合,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做这个领域,也有 更多的空间。”

北大到牛津的跨越

在接过深圳大学教授聘书之前,侯逸凡已经历了一次不凡的转身。作为当年国际象棋领域最年轻的棋后,最具前途的棋手,侯逸凡突然选择去北大读书。在外界惋惜的目光中,她不但在北大学业有成,还拿到罗德奖学金,前往牛津大学深造。

2012年,18岁的侯逸凡在高手云集的直布罗陀公开赛上,击败女子棋坛第一人小波尔加。这也是小波尔加20年来第一次在慢棋比赛中输给女棋手。同年9月,侯逸凡成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新生。

从炙手可热的棋后,到普通大学生,侯逸凡的选择让外界意外。而侯逸凡表示,正是选择读书,让她有了新的人生规划。“通过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在众多座谈会和交流活动中提升视野。我不仅有机会接触更多不同领域的专家、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学子进行思想的碰撞,在思索未来的职业规划时,也拓宽了思路,将很多在入学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选择,纳入“option list”,包括申请“罗德奖学金项目”。”

侯逸凡用出色的成绩,为国象棋手的学习能力正名。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侯逸凡选修外交学专业。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世界犹如一盘大棋局,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博弈与国际象棋的许多道理,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侯逸凡表示,她希望能在两套知识体系的交汇碰撞中,收获不一样的思想火花。

北大求学期间,侯逸凡两次获得学科综评第一。这为她在2017年申请成功罗德奖学金埋下伏笔。在牛津,侯逸凡选择研究公共政策方向。读书几年,她最大的收获,是视野的开拓。“以前想问题,总是棋手的角度。如今在学业中,经历很多小组讨论,在课题的研究时,需要有更加全面的考察,避免先入为主。”侯逸凡说。

从北京大学,到牛津大学,侯逸凡也和普通学生一样,面对着课业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业。“包括写论文卡住了,时间分配也会遇到问题。这些压力环境下,我也在学习,如何协调这些问题,并不影响生活。我还发现,我在探讨学业问题时,也会想到可以用在下棋上。”

离开舒适区的跨界

回头看自己当年的求学,侯逸凡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决定。但在多数人看来,离开自己拔尖的领域,意味着离开舒适区。而侯逸凡次次不凡的转身,和她勇于离开舒适区不无关系。

如今,侯逸凡正努力在教育圈里展开拳脚,正如她8年前选择投身大学校园一样的坚定和勇敢。侯逸凡说:“在一个圈子呆久了,也就习惯留在这个舒适区。久了也难有动力做改变。所以我是希望自己每过一段时间就能与时俱进,给自己注入新的元素,也尽可能给社会多做一些事情。人生就要多见识不同的风景。”

读书带给侯逸凡的另一个改变,就是带给她更大的社交圈。“从去北大上学,到申请罗德奖学金,到去牛津上学,我认识了体育圈 之外,更多更优秀的小伙伴。从老师到同学,到其他研究人员,都是各领域优秀的人才。我发现他们仍有执着的心继续前进。和他们在一起,可以帮助打开自己的思维。”

在牛津攻读公共政策专业时,侯逸凡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不止有公务员读这个专业,还有律师,环保人员。这个学科是把几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如经济,政治和法律等作综合的讲解。从这些基础理论之上,讲授如何制定政策,如何实施。教会我在遇到全新问题之下,迅速制定对策的能力。”

2017年罗德奖学金在中国大陆仅招收4位学生。侯逸凡申请成功后,不仅获得了每年三万英镑的奖学金,还有使用“罗德楼”的权利。“这个平台,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在牛津,除了上课,每次去罗德楼都有收获,那里每周五会举办讲座,论坛,每周都有新鲜话题,学者们在一起讨论。探讨的问题可以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但都会上升到新的层次,每次我带着学习目的参与讨论,都能感受到自己深受启发。”

从学生到育人的跨越

从牛津大学硕士毕业一年后,侯逸凡正在进行从学生到育人的跨越转变。但很早之前,她一直存有将自己学习,比赛国际象棋的经验,传授给外界的心愿。

一年前,侯逸凡来到深圳参加国象活动,与深圳棋院院长刘适兰聊起了国象在高校的发展。刘适兰随即鼓励和建议她到深大工作,并从中积极推动促进。

侯逸凡说,这次来深圳大学执教,希望把自己在北大,在牛津的求学经历,贯彻到自己的授课方式中。“举个例子,我在牛津上课时,有个最深的体会是,老师不会因为某个话题太基础,就跳过去不讲。反而会因为是根基的知识,更会把脉络讲清楚了。”侯逸凡说,她也看到大师的功力,是可以用简单的方式,把复杂的话题讲清楚。“我希望把这些教育理念,融入中国的教学理念,希望结合中国好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希望让学生在深圳大学学习四年后,还能回想,大学的学习时光是有意义的,除了记得住学到了什么,还收获了人生重要的同伴。”侯逸凡说。

下棋和教育将是未来重心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侯逸凡的前一天深夜,侯逸凡刚刚下完国际棋联女子快棋赛第三站的决赛。这场在网络举行的比赛中,侯逸凡一度落后俄罗斯棋手拉戈诺,依然顽强扳平,将比赛拖入加时。遗憾的是因为鼠标操作失误,侯逸凡主动认输。抛开结果不论,这意味着下棋和教育,将是侯逸凡接下来的工作重心。

侯逸凡告诉记者,此前几年,她一边忙于学业,一边也在坚持下棋。“虽然和专业棋手那时相比,下的比赛少了,但在英国求学期间,一直坚持参加英国和德国的联赛,快棋赛下的多一些。只要欧洲的比赛我能下就尽量下。”侯逸凡说。

最近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包括国象候选人赛被迫中途叫停,很多比赛变成线上。却也给了侯逸凡参赛的机会。“现在比赛都是网络上举行了,最好的一点,是不需要棋手飞去比赛地集中半个月参赛,而且比赛时间都是在中国时间的晚上。我白天有工作,晚上正好下棋,和工作也不冲突。我还是热爱比赛的。包括之前的国家杯,能参加也会尽力参加的。”

眼下,侯逸凡在深圳的工作量不小。除了深大的教研任务,后期国象国家队龙岗基地落地后,她还需要担任教练任务。谈到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侯逸凡坦言,当下她肯定会以工作为主,线下比赛要看能不能时间协调开。“我比较少做5年10年规划,多是做短期目标。”

一路走来,侯逸凡每次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都会做出不凡的选择来。她表示,自己是顺其自然。“之前选择下棋还是上学,现在选择下棋还是工作。其实考虑太多,不如简单化处理。我会遵从自己内心,问自己喜欢什么,简单的权衡利弊,会不会后悔。如果不如意,能不能接受后果。问了自己再做选择。”

谈到当下,侯逸凡说,她满意自己做出的选择。她的目标,是吸引更多好学生来深圳大学。“我之前比赛去过世界各地推广国象,举办讲座,但是大多数受众群体,是当地的职业队伍,或者是中小学生。大学生很少。这次能到高校工作,可以多做一些探索,找到推广的契合点。我也给深大打个广告。之前很多人选择去波士顿上学,是考虑到那里有名校,也有最知名的企业。如今在深大周围,就有好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可以提供实习机会。欢迎学生报考我们学校,我们专业。”

图片提供/侯逸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周学帅

相关阅读
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 居文君四登棋后宝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2
专访 | 棋后谢军谈丁立人加冕棋王:中国国象每一代领军人物都非常有使命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1
聚焦 | 丁立人一波三折成棋王 中国国象32载奋斗终迎大满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1
关注 | 国际象棋成电竞 棋手教练摩拳擦掌开脑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2
奥林匹克电子竞技系列赛 国际象棋等项目率先“触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