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第四届)生态品牌峰会”上,中信银行凭借从提供金融功能到共创用户价值的转型,成为银行业唯一连续四年斩获生态品牌认证的机构。
本次生态品牌认证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出版社、凯度集团、《财经》杂志、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等权威机构联合发起,覆盖全球30余个行业的近千个品牌。中信银行在“用户体验交互、开放协同共创、社会价值贡献”等维度表现卓越,持续在生态品牌发展体系中领跑金融行业。《生态品牌发展报告(2025)》收录中信银行三大案例,为银行业树立了可持续、生态化的品牌建设标杆。
作为中信集团旗下最大金融子公司,中信银行自1987年成立以来,始终将“信”作为立行之本与文化内核。依托集团“金融全牌照,实业广覆盖”协同优势,中信银行不断深化产融协同与融融联动,构建差异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金融科技、普惠服务与绿色创新三大支点,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开放金融生态,成为国内最具温度与创新力的综合性银行品牌之一。
普惠赋能:构建乡村振兴新范式
中信银行以“中信易贷”为核心,构建“数字普惠+产业协同”双轮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2025年推出“1+5+5”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体系,通过“融资、融智、融产、融建、融销”五融协同模式,构建“产融结合,科技赋能,生态协同”的服务体系,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乡村产业注入金融活水,带动城乡经济融合与共同富裕。
跨境协同:打造全球服务生态圈
中信银行“出国金融”以“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务”为核心,形成涵盖“全球签”签证服务、个人资信证明服务、专属借记卡和信用卡产品及尊享服务、个人外汇结算服务、出国留学规划服务在内的全球一体化服务网络。“全球签”签证服务覆盖欧洲、亚洲、澳洲、美洲等40余个国家;聚焦留学客群需求,推出“学无界”教育服务体系,以专业增值贯穿全生命周期跨境服务生态链,累计服务人次达2700万。
焕新发布的“信外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整合CIPS跨境支付、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及中亚本地化结算,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人民币跨境融资余额同比增长55%,稳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绿色引领:从“碳计量”到“碳资产”
中信银行打造的“中信碳账户”是国内首个由银行主导的个人碳账户,已实现从“碳计量”到“碳资产”的系统跃升。2025年,由中信银行主导编制的《深圳市无纸化金融场景(银行业)碳普惠方法学(试行)》获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发布,成为全国首个银行业无纸化金融场景的碳普惠标准。在近期举办的2025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家低碳城论坛上,中信银行的无纸化金融场景碳减排量成功签发,标志着个人低碳行为首次以“碳资产”形式获官方认可,具备交易与碳中和功能,将进一步激发公众的减排积极性。
截至2025年8月,用户突破2700万,累计碳减排量超20万吨。通过“绿·信·汇”平台联合行业伙伴,覆盖金融、出行、能源、循环、零售五大类场景,实现低碳行为的“可量化、可追溯、可归集、可流转、可中和、可交易”,树立了银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
四年蝉联生态品牌认证的背后,是品牌长期主义与金融担当,源于中信银行的品牌自信与战略定力。该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深入践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做好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提升品牌温度、厚度与公信力。
构建生态品牌,不仅是商业发展的新篇章,更是与客户、伙伴及社会共创价值的生动实践。未来,中信银行将继续深化开放协同,强化科技赋能,拓展国际布局,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包容、高效、可持续的金融新生态,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中信力量。
文/金仁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