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出现关于康熙皇帝生父身份的讨论。有网友仅凭画像臆测康熙之父并非顺治帝,而是洪承畴,但未提出可靠证据。更有人将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田义墓)展出的一具干尸指认为洪承畴,引发关注。
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的田义墓,是明代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的墓葬,2001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墓区内设有一处地宫,是2006年自北京射击场出土、后迁移至此地的明代宦官墓室,其中陈列有一具干尸。
干尸旁的说明牌显示——地宫中所藏干尸,2006年出土于玉泉路高能所,鉴定干尸主人为男性。伴随干尸出土的其他文物包括康熙通宝钱币、朝珠饰物等,综上可判定其为清初人士。男尸身上的衣服里,包含有麒麟补子的一品武官服、四爪蟒袍、五爪金龙袍。在干尸棺头上写:“皇清诰授中宪大夫㤕吾黄公之灵柩”,但是翻遍史料,却没能找到这位四品官员“黄㤕吾”有关资料的只言片语,他就像凭空出现一样,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地宫内展出干尸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有网友根据康熙与洪承畴的野史传闻,以及“黄㤕吾”这个名字的谐音,推测这具干尸就是洪承畴。洪承畴系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
但据北京市文物局编写的《北京文物地图集》记载,洪承畴死后与其妻合葬于今海淀区车道沟,由于早年被盗,1952年发掘时,仅存杉木棺椁、衣物、残骨及墓志二合。而干尸说明牌标明其出土于玉泉路,与文献所载洪承畴墓地点不符。
对此,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说明文字分析,田义墓所藏干尸生前官阶不高,且属虚衔,与洪承畴的官阶相去甚远。和干尸一同出土的蟒袍、龙袍应为皇家赏赐之物。他表示,仅凭画像推测历史人物关系实属无稽之谈,属野史演绎;将田义墓干尸与洪承畴相联系,更缺乏科学依据。刘卫东还特别强调,博物馆说明牌中“翻遍史料”之类的表述过于随意,博物馆在文字介绍中应更加严谨审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臆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