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媒体平台 深耕对台传播——“京彩台湾”八年来的实践与探索
京彩台湾 2025-09-15 11:14

本文原载于《台湾工作通讯》
2025年第8期

精彩台湾.jpg精彩台湾2.jpg

精彩台湾3.jpg

精彩台湾4.png

创新内容生产、全力打造精品。围绕党和国家大事要闻及重要节点,聚焦京台交流活动及青年群体等热门题材,提前策划、精心制作、打磨精品,逐步形成品牌效应。2020年以来,“京彩台湾”陆续推出系列原创视频作品,如《回湖北记——台湾女孩见证家乡脱贫》《在京台胞访谈录》《涉台党史专题片》《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心安之处即是家》《京彩口述历史》《京彩档案》等,讲述定居老台胞、台商、台青、台生、两岸婚姻家庭等不同群体的生动实践,以及京台交流活动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础上生成文字稿近百万字,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百篇次。2022年出版原创音像制品《两岸一家亲 共圆中国梦——复兴路上谱华章》,2024年起策划出版“京彩台湾”丛书,图书《心安之处即是家:台湾青年大陆追梦记》《话说嘉庆君游台湾》倍受台胞好评。台北大学教授郑又平指出,“《心安之处即是家》系列确实是对台湾青年认识、了解大陆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真人真事的短视频具体呈现了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各种职涯发展机遇与前景,内容温暖而且励志,没有任何说教或者宣传的味道,拍摄制作的细腻心思也值得高度肯定。这个系列值得我们为北京市台办的投入与奉献喝彩点赞。”

善用“现身说法”、讲好两岸故事。2022年以来,通过打造“京彩会客厅”视频采访专栏,深入两岸交流活动一线采访,系列原创内容为两岸青年峰会带来过亿点击量;力求京台交流活动“报道不过夜”,方便台胞及时分享,相关内容成为业内重要信源,岛内各大媒体经常转载、引用。2023年起与北京青年报合拍《在京法学台生谈法院实习经历》系列视频,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聚焦小人物讲出大道理,从台湾青年分享实习感悟的视角,反映大陆法治建设成就,折射大陆“法律有温度、法官有温情”的独特制度优势,在境内外舆论场引发热议,荣获第33届(2023年度)北京新闻奖三等奖(国际传播)、2024年北京市法治微电影微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三等奖等荣誉。

有效引导舆论

打铁必须自身硬。培养干部将热点舆情事件转化为舆论引导素材的能力,打造署名金彩平的原创评论文章品牌,评析热点、体现深度;切实提高干部研究能力,不定期在《台湾工作通讯》《台湾周刊》《两岸关系》《台声》《团结报》《黄埔》《统一论坛》《大学生》等专业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将媒体融合理念体现在《北京对台工作》(双月刊)全新改版及编辑过程中,排版设计、栏目设置、内容可读性、发行方式、刊发时效等均有调整,让老刊物焕发新活力;编印《涉台基本问题一百条》面向全市对台系统干部发放,便利大家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涉台专业素养。

舆论引导及时发声。精心制作台海时评类原创视频栏目《彬郎开讲》,围绕宣传解读惠台政策、抨击“台独”、揭批民进党倒行逆施、揭露美西方“以台制华”及台当局“倚美谋独”等话题每周更新。2021年9月,“京彩台湾”在台湾艺人张钧甯“被台独”事件中及时发声,南都娱乐周刊等媒体主动转载,有效引导大陆网民冷静看待问题,营造了精准识别和打击“台独”言论的舆论氛围。2021年11月10日,针对商务部“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准备一定生活必需品”引发网友“两岸要开战”的猜测言论,第一时间发布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回应,五个多小时阅读量即达10万+,对营造“不信谣,不传谣”的舆论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注重政民互动

不断强化政务服务,走好网上群众路线。2022年完成市台办官网改版,2023年上线“公共服务大厅”并接入北京市政府统一城市综合服务入口“京通”(原健康宝)小程序,力求为台胞提供在京生活掌上宝典。2025年上半年,官网点击量超60万,官网官微等平台接受网友留言来信2066条,有实质诉求留言第一时间响应并全部办结。

始终聚焦青年需求,策划打造精品活动。2025年元月以来,开展“爱北京 爱台湾”系列征集活动,涵盖短片、摄影、征文三大类。其中第二届“京彩台湾”两岸青年短片征集大赛被列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系列活动,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予以公布,参赛台湾青年籍贯遍布岛内各县市,所有参赛者中35岁以下作者占比近八成;摄影作品用镜头记录生活、定格美好,用欢笑诠释两岸一家亲、京台心连心,摄影展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2025两岸青年峰会期间布展,现场观众互动热烈,人民日报海外版予以报道;征文部分“京台心故事”层出不穷,投稿者中既有老年人回忆曾经的两岸情缘,也有初中生围绕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妙笔生花,还有文学爱好者围绕台湾作家或作品、两岸的节日及地名等展开探究,字里行间都透出对宝岛的热爱、对两岸民众共享更美好生活的憧憬。两岸民众通过参与征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北京、爱台湾”的活动主题。

开展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同样重要。传播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人与人的对话和交流。影响传播效果的最终因素并非传播,而是传播所基于的现实。要努力通过改进现实来提升传播效果,通过解决台胞实际问题来让台胞有获得感,才有可能使台胞“现身说法”传播正能量。

“京彩台湾”帮助台胞李绍嬅创办公益机构中的听障人士谱写歌曲《彩虹天使的爱》,每当他们用手语“唱响”这首歌时,都会在朋友圈及活动现场感谢“京彩台湾”让听障人士“听见梦想的声音”。北京市台办持续开展“我为台胞办实事”,多措并举促融合,下大力气打通惠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2022年起每年举办的“我为台胞办实事”推进活动,现场都有台胞代表分享感悟。“京彩台湾”将这些台胞的故事采编后以新媒体方式发布,当事人有荣誉感,也会转发给更多亲朋好友,形成人际传播效应。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开幕式上,“京彩台湾”与央视网联合策划打造开场节目《文脉长河 同心共咏》,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前台北县长、旺旺集团副董事长周锡玮等台湾嘉宾对节目赞不绝口,中评社称“节目以朗诵、乐器演奏、舞旗等多种形式呈现,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两岸同胞的深厚情感交织在一起。伴随着清鸣的竹笛与悠扬的古筝,青年表演者的朗诵声愈发激昂,共同谱写出一曲动人心弦的两岸文化交响”。

作者 | 郭建华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第二届“京彩台湾”两岸青年短片征集大赛启动
京彩台湾 2025-01-08
重要背景下,张工与台湾客人会面
北京青年报政知见 2024-06-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