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zy(罗昉芊)身上交织着多重身份: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与哲学双专业的高材生,也曾是腾讯负责微信功能优化的产品经理;他是直火帮中用说唱叩问存在主义的思考者,也是《披荆斩棘2025》新世代战队中那位一度“找不到镜头”的安静哥哥。
在《披荆斩棘2025》的初期,Feezy坦言自己并不太适应节目的节奏。当团队需要即兴发挥时,他往往更习惯于先思考、再行动。这种理性优先的思维方式,在追求瞬间爆发力的舞台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导演组多次反馈他的表演“太冰冷”、“不够炸”,甚至建议他参考其他更具情绪张力的舞台风格。但在尝试调整之后,Feezy依然选择保留某些属于自己的坚持。他说:“我已经尝试放开很多了,要是我再放到那个程度,我就不是我了。”
Feezy这样反思自己的性格:他自认胆子小、不擅长冒险,“一直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就是在公众场合讲话”。很多时候,内心对敬仰的人有许多话想说,可一旦要表达称赞,他却总觉得难以把握分寸,担心被误认为“拍马屁”。他下意识拒绝一切煽情,就连在亲密关系中,也常对直接的夸赞感到羞涩。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极致理性的人,却会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花费七个月的时间制作一款VR游戏,只为了一场独一无二的求婚。他亲手打造出一个需要爱人亲自探索的互动世界,当她戴上VR眼镜,在虚拟空间中寻找爱的线索时,那个习惯用逻辑思考的Feezy,也终于展现出他最柔软与真诚的内里。
Feezy的人生字典里,“改变”与“坚守”从来不是对立的两极。在《披荆斩棘2025》中,他坚持歌词必须保有思想深度,拒绝为了朗朗上口而放弃表达。他不会因为某一舞台的需要,去说出那些在自己其他作品里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话。他将音乐创作比作一座“花园”,愿意依照舞台的规则尝试培育新的“品种”,但“挑选肥料的过程和浇水的次数”——这些最根本的东西,他不愿因外部压力而改变。也正是这份执拗的坚持,让Feezy逐渐在节目中找到了与舞台相处的方式:在保持思考深度的同时,注入更具感染力的表现;在守护音乐理念的前提下,摸索与观众共鸣的沟通语言。
如今的Feezy,已在《披荆斩棘2025》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理性与感性在他身上交织出鲜明的个人印记,而他也终于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