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中央歌剧院剧场内回荡着穿越时空的战争史诗。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歌剧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杨洋执棒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演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音乐会,奏响《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以音乐之名铭记历史,致敬和平。
音乐会以斯托尔策尔《D大调协奏曲》拉开帷幕,入围金钟奖复赛的青年小号演奏家郭志成的华彩独奏,展现了扎实的功底与青春的锐气。这场“实战演练”不仅是对青年音乐家的有力支持,更彰显了乐团培养新生代的拳拳之心。
随后,舞台灯光渐暗,庞大的管弦乐团在首席杜玄的引领下悄然就位。指挥家杨洋从容登台,举手投足间尽显艺术家的深厚积淀与坚定掌控力。随着第一乐章响起,肖斯塔科维奇笔下的战争图景如画卷般展开,枪炮轰鸣的铜管齐鸣、机关枪扫射的弦乐节奏,瞬间将观众带回1941年列宁格勒围城的至暗时刻。这部被誉为“战争史诗”的作品,以铜管乐手数量翻倍的超越常规的编制配置与震撼的音响效果,真实还原了战争的残酷场面。
“第七交响曲创作于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作曲家本人就在城中。”杨洋在演出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它不仅是战争场面的直接描绘,更通过第三乐章的慢板圆舞曲,展现了废墟中坚守美好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像在残垣断壁中点燃蜡烛跳舞的家庭,绝望中孕育希望,这种人性之光比单纯的战争描写更具力量。”
这部“铜管乐盛宴”的演奏难度堪称传奇。杨洋透露,首演时乐手多被征召前线,是组织者将他们从战场召回才凑齐阵容。这种“用音乐对抗战争”的勇气,与今日舞台上的坚守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刚刚过去的9月3日阅兵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强大的身影,更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杨洋表示,“今年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他的作品在全球上演率达到高潮。我们选择此时献演,既是音乐家的责任,更是对历史的致敬。那些战火中诞生的音符,至今仍在诉说着对和平的珍视、对正义的坚守。”
演奏直至尾声,整个乐团齐身起立,以站立的姿态演绎最后的搏杀与曙光,将“人民必胜、正义必胜”的信念推向高潮,最终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当终章旋律消散,在杨洋的示意下,演奏家们挨个起立鞠躬致敬,台下掌声和欢呼声愈加热烈。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观众席上如潮水般涌来的掌声与欢呼声,与舞台上的“胜利旋律”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新时代的和平华章。
摄影:卢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