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百花园中,漫画以幽默诙谐的方式针砭时弊,成就一道既辛辣又鲜活、既通俗又深刻的独特风景。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漫画的作用?不久前,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讽刺与幽默》报社联合主办的“一画胜千言——新时代国际漫画创作与传播”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随后《国家人文历史》策划了“漫画:小格子 大世界”专刊(封面见图①)和“当代漫画博主接力共创致敬中国漫画100年”“用画笔战斗——上海漫画宣传队的抗日远征”(海报见图②)融媒体产品,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探讨百年漫画的发展。
图一
作为一种大众艺术,漫画取材于生活,接受度高、渗透性强,易于形成更广泛的传播。能够将深奥的道理或复杂的现象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的特质,让漫画可以轻松跨越语言障碍、文化隔阂,引人共情共鸣,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二
正如《国家人文历史》专刊所呈现的,现代意义上的漫画在中国虽然不过百余年历史,却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与近现代报刊业相生相伴,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传统,肩负起独特的责任与使命。
1898年7月,香港《辅仁文社社刊》发表了由革命者谢缵泰创作的《时局全图》,以鹰、熊等分食中国的比喻手法,揭露当时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警示中国人民要团结起来。作品引发强烈反响,不断被中外报刊发表。自此,漫画以揭露、批判、讽刺的面貌登上中国的文化舞台,很快成为独立画种。大量讽刺漫画见诸报端,题材十分广泛:有揭批官场腐败、政治卖国的,有针砭社会恶俗、人性丑陋的,打破了中国2000多年帝制时代绘画不介入“国事”的禁忌,起到“视觉启蒙”的作用,同时奠定了中国漫画艺术的创作基础和走向。
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漫画在动荡中被淬炼。1918年,第一本专业漫画刊物《上海泼克》在上海创刊,其发刊词明确了“三步责任”:第一,即当警惕南北当局,使之同心协力,以建设一强固统一之政府;第二,即当竭其能力为国家争光荣,务使欧美人民尽知我中国人立国之精神未尝稍逊于彼;第三,即在调和新旧,针砭末俗。铿锵有力的语言,正是中国漫画先驱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以漫画为武器推动社会进步、承担历史使命的写照。
抗战时期,中国漫画中断了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宣传中。《国家人文历史》专刊《当画笔成为刺刀:抗日硝烟里的“漫画战争”》一文,从《救亡漫画》《抗战漫画》《抗敌画报》等抗战漫画刊物的相继诞生,到上海漫画家自发成立漫画界救亡协会并组建漫画宣传队,全面展现了漫画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也让漫画前辈们“为国家民族利益敢于担当、敢于战斗”的不朽丰碑愈发清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漫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抗美援朝时期,人民日报非常重视漫画的宣传作用,时任社长范长江亲自组织漫画家进行“国际漫画”创作,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漫画”的发展。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后,华君武将这类聚焦内部问题的创作正式命名为“人民内部讽刺漫画”,促使漫画的讽刺批判由过去的敌我性质转向人民内部矛盾。转型后的新中国漫画,在颂扬新社会、批判旧思想、宣传党和国家的新政策等方面,发挥了其他画种难以比拟的作用。改革开放后,1979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社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份讽刺性漫画报纸《讽刺与幽默》,带动了各地大大小小报刊漫画的发表,使漫画融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中国漫画百余年的历史,写满了责任与担当。它与时代同频,与国家命运共振,成为表达中国立场、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如今,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各媒体报刊重新重视漫画“一图胜千言”的功能,通过“国际漫画”加强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比如,《人民日报》推出国际漫画线上栏目“漫漫评”、中国日报聚焦全球议题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漫画插画大展等,力求为国际宣传辟一条新路。
漫画反映着时代,时代也在塑造着漫画。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年轻人对“漫画”的认知已经远离了“漫画的本质就是批判”的传统内核,跨越到了故事漫画、插画、动画、文创、电子游戏等更广泛的领域。这一不可阻挡的趋势,对漫画发展而言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如何发挥漫画应有的社会职责?在“一画胜千言”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积极探索路径: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守住漫画幽默讽刺的灵魂,展现鲜活的时代生活,又要避免符号化、套路化、浅表化表达,强化艺术构思与表现力。优秀的国际漫画作品,既要重视时效性,还要重视对文化性议题的挖掘,尝试从文化视角创造有影响力的中国漫画品牌和漫画形象。在对外传播中,漫画创作需与国家立场保持一致,对国际议题进行恰当的揭示与分析,同时尊重文化差异,提升内容的跨文化适应性。若能通过漫画展开多方联动,积极与各国漫画家开展双向交流,将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中国漫画的传统不能丢!漫画的社会职责不能弃!新时代更需要漫画家充满勇气与担当,继承漫画优秀基因、拓宽漫画创作之路,让这一承载着百年责任的艺术形式,在守正创新中持续焕发时代活力。
文/刘曼华(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