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周|上半年北京警方破获危害食品安全案件110余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12 11:15

9月11日,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京正式启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北京警方共侦破危害食品安全案件110余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10余名,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积极营造“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的社会氛围。

针对食品领域制假售假、侵权假冒等问题,北京警方紧盯群众“身边案”,进一步强化警企协作机制措施,密切与行业协会、品牌企业的沟通联系,先后侦破多起生产销售假冒品牌食品案件,切实保障消费者和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今年2月,北京警方会同外省公安机关捣毁一销售假冒某知名品牌鸡翅的犯罪团伙,辗转多地,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2人。

警方.jpg

紧盯保健食品领域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问题,北京警方按照公安部打击食品“两超一非”(食品领域超范围、超限量滥用添加剂,非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用物质)犯罪集中行动部署,于2024年底,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打击整治,先后破获相关案件近30起,刑事拘留80余人。今年5月,朝阳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不法人员通过网络平台销售非法添加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神药”,后在外省某地抓获2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针对节日期间酒水市场供需两旺、制售假酒犯罪易发的形势特点,北京警方坚持主动警务、预警警务、协同警务,今年以来,已累计破获制售假冒品牌白酒案件24起,依法对5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有力震慑了制售假酒犯罪活动。

另外,北京警方还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生产、销售假冒知名品牌白酒、“特供酒”等犯罪持续开展打击。今年4月,房山警方收到辖区偏僻大院厂房内存在以散装低劣白酒灌装高档品牌白酒的线索,后经缜密侦查,及时锁定相关犯罪证据及团伙人员,后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共刑事拘留制售假冒品牌白酒的犯罪嫌疑人10名,捣毁制假“黑作坊”6处。

北京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对于来路不明或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食品要谨慎购买;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要认准“蓝帽子”标识,对于明显夸大效果或宣称食用后效果立竿见影的保健食品要高度警惕;此外,不要盲目追逐所谓“特供酒”,市场上凡是宣称“特供酒”“专供酒”的均为假酒。如发现涉及食品的违法犯罪线索,请及时拨打110或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公开举报电话010-83061992进行举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李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