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由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承办的“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在首钢园启幕。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领域,共发布140个招商合作项目,招商金额1397.5亿元;推出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集中呈现北京的合作机遇、“两区”建设开放成果、惠企政策,向全球释放开放合作商机与务实举措。
大咖聚首,共话产业融合新愿景。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总干事伊斯梅尔·艾沙欣表示,中国是未来,我们的未来在中国,通过分享机会来促进包容、开放的世界,中国为全球的合作促进投资互联互通,不光是在政府层面,还在民企层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唐文弘指出,北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北京服务”品牌越来越耀眼。近年来,北京连续推出1700多项改革措施,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上线全市统一的政策服务平台“京策”(北京的京,政策的策),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惠企政策你不需要申报就可以享受,有的是“直达快享”)。北京将全面落实《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同时也要落实好《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同时做到对内放开,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面向中小微企业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支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论道,解码创新实践与生态构建。跨国药企丹纳赫集团高层讲述扎根北京、协同产业创新的故事,凸显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开放生态吸引力;智谱华章作为北京人工智能行业代表,聚焦AI独角兽的北京加速度,展现在京技术迭代与产业赋能路径;知名外资投资机构负责人以“北京投资环境的‘全球竞争力’如何吸引国际资本”为切入点,解析北京营商环境优势;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则从资本视角,探讨“北京产业生态如何赋能科技企业价值提升”,为产业资本融合提供思路,多维度呈现北京产业融合创新活力。
多维展示,释放合作机遇与政策红利。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领域,发布140个招商合作项目,招商金额1397.5亿元;推出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集中呈现北京的合作机遇、“两区”建设开放成果、惠企政策,向全球释放开放合作商机与务实举措。投资北京大数据服务平台,从产业布局到资源匹配,从活动展示到项目合作,以数据赋能投资服务全链条,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是开启来京投资之旅的第一站。
会上还提供资本对接,搭建产融合作“快车道”。区域推介环节,朝阳、海淀、石景山、通州分别围绕商务、绿色金融改革实践、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生态和独角兽企业培育、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进行主题推介,彰显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为资本与产业对接搭建桥梁。投资洽谈环节,汇聚8支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及各区、经开区投资促进机构,与有投资合作需求的企业进行精准对接。通过项目路演、一对一洽谈,为有意向的投资人和企业打通资本通道,构建“产业+资本”协同发展生态。
作为服贸会展示北京营商环境、链接投资资源的重要窗口,“投资北京会客厅”已连续举办4年,今年再度亮相将聚焦企业需求,现场提供投资咨询服务,解答企业关心关注的投资问题。本次活动深度链接政策、产业、资本、企业等要素,打破产业边界、打通合作堵点,既展现北京科技服务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成果,又为全球合作伙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德国史太白技术管理公司总裁瓦尔特·贝克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的营商环境、投资力度、会场建设,对于外企来说都有很大吸引力。“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潜力,希望史太白管理公司能够帮助中国的机器人业务实现出海,促进全球化的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