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名为“会馆传韵,戏聚新声”的文艺飨宴,9月10日在湖广会馆上演,由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京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西城区“会馆有戏”系列活动也正式鸣锣。
始于会馆舞台、嵌于城市脉动,即日起至11月30日,三个月的时间里,12家专业剧团,7家会馆,120场缤纷演出,将让市民与观众沉浸式体验“老戏新演、古建新生、主客共享”的文化魅力,多维度感受“看得见古都风华、听得到梨园雅韵、带得走文化记忆”的文化内涵。伴随北京风雷京剧团《京剧风彩》的铿锵锣鼓,2025年西城区“会馆有戏”启动仪式拉开帷幕,“会馆有戏”Logo也首次亮相,寓意“凤栖梧桐”,艺术和建筑和谐共生。随后的演出中,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等院团的演员,献上了多个剧种及剧目的经典选段。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惊喜,2025“会馆有戏”紧扣“演”字核心,不断提升优质文化内容供给,让建筑和艺术交相辉映,为“演艺之都”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据悉,2025年西城区“会馆有戏”,将以“一馆一策”为原则,聚合院团、会馆两大核心演艺要素,紧密联动湖广会馆、正乙祠戏楼、安徽会馆、福州新馆、梨园公会、梅兰芳祖居、报国寺文化园7大场所,联合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市曲剧团、北京风雷京剧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民族乐团、北京曲艺团、中国评剧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中国杂技团、北京西城小百花越剧团12家院团,为观众献上一道道文艺大餐。
此次为期3个月的演出,将呈现京剧、昆曲、评剧、北京曲剧、越剧、曲艺、木偶、河北梆子、沉浸式演出等12种艺术形式,将文艺演出与古戏楼空间场景深度融合,面向大众,再现“梨园之乡”历史风貌,激活历史建筑时代能量。
此次2025“会馆有戏”实行免费预约、公益展演,为覆盖更广泛人群、延展服务链条,还将打破传统戏曲的展演边界,探索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彼此交互的可能性,创新策划并布局多种“演艺+”特色主题延展活动,包括“名家传戏 以文化人”“戏乐竞艺 以艺通心”“戏脉延展 城趣新生”“戏潮体验 沁润民心”四大板块。通过演后谈、导赏会、戏曲快闪、戏曲专题讲座、戏曲博物馆游学、体验工坊等11项49场主题活动,市民与观众不但能与名家面对面,还有机会通过教学体验的方式,切身体验戏曲、木偶、杂技等传统艺术的魅力。
此外,“票根经济”也将在2025年西城区“会馆有戏”系列活动期间激发消费活力,活动将联合西城区会馆周边的特色餐饮、商场等不同商业载体,大力推出“会馆+”多元消费场景,与戴月轩、一得阁、宏宝堂、中国书店古籍书店、国华黄金、宣武门商务酒店、粤财JW万豪酒店、点绛唇咖啡等品牌建立深度合作,赋予“票根”多重价值,构建以“票根”为核心的文商旅消费圈,通过“会馆有戏”塑造“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让“活动流量”变身“消费增量”,拉升联动效应。
除现有权益外,“会馆有戏”票根还将与2025北京动画周深度联动,兑换创新推出的“北京动画周PASS卡”。消费者可通过此卡唤醒手机AI伴游、打卡兑换、领取“北京动画周全城商家联盟”给出的海量专属福利,涵盖吃喝游购娱等各种生活消费场景。多种形式将单一的演出“票根”转化为消费折扣、沉浸体验、收藏打卡的多功能载体,持续提升“会馆有戏”品牌影响力。
摄影/王晓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