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景山区印发《全面推进美丽石景山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是“美丽北京实施意见”印发以来,全市首个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印发的区级实施方案。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石景山区立足“三区”定位,充分发挥“双奥之区”优势,紧抓“两园一河”联动发展和服贸会“一会一址”落户首钢园等重大机遇,统筹做好“四篇文章”,全面推进美丽石景山建设,美丽石景山建设成效显著。
经济社会加快绿色转型。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石景山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关于激发企业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推动石景山区“双碳”目标任务的落实。大力发展热泵、光伏系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比重逐年上升。建成全市首个氢能驱动供热示范项目和全区首个零碳建筑。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攻坚“三大减排”,深挖结构减排、加快工程减排、巩固管理减排。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优良天比率城六区第一,“绿色”企业比率、新增机械新能源比率均居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全市首家绩效A级汽修企业和100%新能源环保绩效A级锅炉单位,获评全市首批电力生产行业绿色绩效企业。强化“五水”统筹,启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加快推进五里坨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牵头五区申报的永定河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成功入围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项目。
城市生态功能稳步提升。推进“两园一河”联动发展,谋划布局“水通”“绿通”“路通”“视廊通”项目。制定实施花园城市建设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西山绿道(石景山段)全线贯通,森林覆盖率达33.87%、城六区第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48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5.28%,均居城六区首位。高水平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诗意石景山”入选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
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在北京市率先印发实施《石景山区安全韧性城市(单元)专项规划》,建立以灾时维持力、灾后恢复力、未来转型力“三大能力”为核心的韧性城市规划体系。提升气象监测和自然灾害预警能力,完成33个气象观测站点建设。
城市数智治理效能初显成效。推进石景山区“城市大脑”生态环境专区建设,搭建石景山区智慧生态环境平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城市生态网络布局、搭建数智化水质监测系统,全面提升监测精准性、时效性、系统性。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全面推进“六景六新”发展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城市西大门,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充分彰显全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独特魅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