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承办,10余家养老相关单位参与支持。本次论坛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 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主题,围绕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助推“银发经济”创新发展、创新驱动养老产业提质增效、构建旅居养老新生态、让老年人有更多的养老方式选择等方面重点内容,全面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新成果。论坛邀请了全国各省市养老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社会组织等近千名嘉宾齐聚一堂,汇聚行业智慧,共谋发展大计。
自2023年以来,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分别以“让专业养老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主题,系统全面展示了北京养老服务改革的生动实践和成果,形成了北京养老四季青品牌。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四季青论坛理论研究高地、产业创新引擎、实践成果展示窗口和行业发展对接交流平台的作用,2025年9月9日,北京继续举办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着力打造养老领域“政策发布的主阵地、行业交流的新高地、协同创新的实践场”,全面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514万人,首次突破500万人大关,占常住人口的23.5%。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构建首善标准的北京养老服务新体系。
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伟在主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北京市聚焦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积极构建机构、居家、旅居衔接补充的服务格局,全面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供给,持续强化有力有效的养老服务要素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共备案养老机构608家,床位10.9万张。系统布局105家区域养老中心、300多家养老照料中心和15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面向广大活力老年人推出“冬南夏北”旅居养老,促进银发经济向多元业态发展。针对80岁以上的“老老人”服务刚需,推动建设运营2.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家庭照护者云助行动,累计为4.3万名家属、保姆等家庭照护者进行专业赋能,全市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超过九成的城乡社区、453.4万老年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分级分层推进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开发上线北京养老服务网及配套小程序,制定出台34项地方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同时,创新完善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体系,通过源头监管、过程监管和监管结果运用,提高数智监管水平,提升监管的规范性、精准性。
今后,北京市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系统全面、协调贯通的政策制度体系,健全专业普惠、可感易及的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权责适配、动态全息的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知老乐老、养为结合的社会参与体系,努力挖掘老龄社会的发展活力与机遇,不断满足全市老年人日趋多元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三大专项报告呈现养老服务行业广阔前景
本次四季青论坛集中发布了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北京市银发经济消费需求调查报告和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高龄化持续发展、区域老龄化程度发展不均衡、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等特点。北京老龄工作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完善体制机制,在提升老年社会保障水平、强化“老老人”服务保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化京津冀为老服务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精准捕捉北京银发群体消费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供需对接适配”的银发经济良性发展新格局,北京养老行业协会联合民生智库、量子之歌集团,聚焦老年食品、居家助老、适老化改造、机构养老等8类项目,从“需求规模、消费偏好、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四方面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发布了北京市银发经济消费需求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老年食品、老年教育、老年健康的需求最为突出。该报告还提出将老年需求转化为银发消费的具体建议,以需求重塑“银发新生活”内涵。
为全面剖析北京老龄产业发展现状、资源优势和潜力赛道,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联合专业机构,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并发布了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北京市老龄产业有着政策支持力度大、产业发展基础好、科技创新优势强等优势,养老金融、医养结合、老年文旅、养老科技等产业细分赛道潜力巨大。为推动老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报告提出了完善产业发展总体设计、构建健康产业生态、加快推进细分赛道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国企力量推动养老从“有”向“优”提质升级
在主论坛环节,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代贤全分享了北京康养集团紧抓战略机遇、紧扣政策导向、紧跟市场需求,聚力以“四个突破”推动养老服务行业“四化”变革的实践成果。他表示,北康养集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和创新引领能力,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已搭建形成集养老驿站、养老机构、养老助餐点、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等多业态的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区域覆盖;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实现全场景服务;养老服务与家政、物业、文化、旅游、健康、教育、金融、互联网平台多业态融合发展,实施“为老服务产业链联盟+老字号产业创新联盟+团聚康养志愿服务”,实现全方位协同,持续推动养老从“有”向“优”提质升级,不断促进养老服务可感可知可及。
下一步,北京康养集团将始终以“首善标准”践行国企担当,在跨行业生态共建、产业链闭环发展、匠心服务品质升级上持续发力,为创新完善首都超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落地、可持续、可推广的发展路径。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养老产业升级
近年来,北京市依托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积极推动老龄产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智慧赋能,为养老服务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论坛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了北京养老科技发展报告。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围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社交活动、安全保障等老年人核心需求领域开展深入调研,提出智能辅具、认知障碍照护、情感陪伴、老年数据权益保护、智慧康养旅行、远程医疗与照护等十个科技赋能养老、智慧改变生活的主流场景趋势。同时,针对老年人在居家照护、出行等方面等痛点难点问题,论坛邀请多家养老科技企业发布创新产品,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更多前沿科技的新选择。论坛期间,相关创新产品在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交流区集中亮相,呈现科技赋能养老产业的最新成果。
“金牌护理员”展现青春力量 “银龄行动”助力京津冀协同
为加快建设一支储备充足、职业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北京市养老行业协会印发了《北京市养老护理员社会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经由市、区两级养老行业协会组织实施,接受市、区民政部门的指导和社会监督,通过社会评价共评出首批45名金牌护理员、108名银牌护理员。论坛上,10名“金牌护理员”代表集体亮相并接受授牌表彰,树立养老护理行业模范典型,礼赞养老事业中青春力量的传承与奋进。
为践行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深入诠释“老有所为”的时代内涵,2025京冀对口支援“银龄行动”在本次论坛正式启动。京津冀之间将搭建区域协同发展的“银发桥梁”,鼓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才投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大局,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展跨省援助,贡献智慧和力量。
多场平行分论坛精彩纷呈 银发时光隧道搭建对接平台
本次论坛还举办了多场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平行分论坛,包括旅居养老、国资康养、智慧养老、养老金融四个主题专场,分别以“聚势·融合·共创——推动‘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新生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国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养老体系建设”“AI赋能银发服务 科技引领品质养老”“养老金融创新 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养老行业头部企业家等齐聚一堂,从实践出发,多维度、深层次探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助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机遇。
为推动养老服务与文旅、交通、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本次旅居分论坛共同发起“冬南夏北” 旅居生态圈合作倡议,助力实现旅居基地资源、航班、车次、保险产品的动态匹配与优惠共享,形成“康养服务+适老交通出行+文旅配套”的一体化生态链,为银发群体打造“从家门口到目的地”的全流程无忧旅居服务体系。
本次论坛还提供了养老企业产品服务推介和供需对接平台,以“银发时光隧道”为叙事脉络,通过场景化呈现、沉浸式体验,全面展现北京养老服务品牌企业串联“居家社区-机构-旅居”三维协同服务体系的全年龄段全产业链服务场景,充分发挥四季青论坛链接供需资源、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汇聚广大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