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毕业生“秋招”的大幕拉开,9月8日,前程无忧51job发布《2026届毕业生秋招“避坑”指南》,旨在帮助毕业生在即将到来的校招竞争中读懂趋势、规避风险、脱颖而出。
针对性优化简历与求职信
不少同学会以为“撒网式投递”能提高成功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意向就业行业前三分别为IT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通信/电信/网络设备,这些热门行业集中度极高,导致简历竞争更加激烈。例如,计算机类岗位平均每个岗位收到的简历数量可高达数百份。若盲目跟风,不仅难以脱颖而出,反而可能被淹没在简历海中。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毕业生精准定位匹配自身专业背景与能力的岗位,并深度研究目标公司的岗位描述,针对性优化简历与求职信内容。同时,可以利用AI辅助工具进行简历匹配优化。在2025届校园招聘中,79.1%的应届毕业生采用了AI工具来增强求职竞争力,其中51.3%用于简历优化,48.9%用于面试模拟练习。
名校不等于稳拿OFFER
虽然名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具备一定优势,但并非“无敌”调查显示,“双一流”院校中毕业生学科集中在工学和理学,而热门行业如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的岗位需求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学科,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对于“出身”好的毕业生也并不意味着就能躺赢。
建议毕业生不必要盲目追求“名企”,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可以提供更高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初创型企业,会提供给毕业生更加宽松的工作和学习平台以迅速上手并提升相关经验。
秋招是企业招聘主战场
每年的校园招聘,大部分企业会通过秋招完成全年校招岗位总量70%~80%的任务,因此秋招是企业的招聘主战场,而春招仅作为补充,且竞争更为激烈。调查显示,近两年大部分校招企业在10月至11月完成主要的简历筛选与面试流程。因此一旦错过秋招,毕业生只靠春招想实现“翻盘”,难度和压力都会陡增。计划就业的毕业生最好把握秋招黄金时段(9-11月),切勿拖延,以免造成被动的局面。
同时,校招宣讲会往往是企业“预选”的第一环节,参加过宣讲的学生更容易被识别和优先筛选,聪明且务实的同学往往会积极参加宣讲会,向HR提问、建立初步联系。此外,一些宣讲会常配有“内推码”或“快速通道”,毕业生一旦能够把握住则在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