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开启火锅消费旺季 行业需以精细化运营突围竞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4 22:00

随着秋风渐起、气温回落,火锅市场即将迎来传统消费旺季,热气腾腾的锅底与多样食材再度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宠儿”。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当前火锅行业已告别增量扩张的粗放时代,全面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竞争呈现出多维度、深层次的复杂态势,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洗牌期”。

从市场规模来看,火锅行业仍保持稳健增长但增速趋缓。据相关行业报告数据,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突破至6500亿元。不过,增长背后是更激烈的“内功较量”:每到秋冬消费旺季,品牌们便从多维度发力抢占客源,例如地域风味上深挖川渝麻辣、广式清汤、北方铜锅等特色,食材与锅底上推出鲜切牛肉、菌菇高汤、藤椒牛油等创新品类,运营模式上则在性价比与消费体验间寻找平衡。过去一年,酸汤火锅、山野火锅等细分赛道快速崛起,鲜切食材因“新鲜可视化”备受青睐,小火锅、自助火锅也凭借灵活适配单人、多人场景的优势持续走热,行业“精耕细作”的趋势愈发明显。

在此竞争格局下,头部企业的业绩表现成为行业风向标。9月4日,北青报记者从呷哺呷哺集团获悉,其2025年上半年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成本优化,实现经营效益显著提升:集团净亏损较去年同期的2.74亿元收窄至0.8亿元,减亏幅度71%;核心品牌“呷哺呷哺”利润增长更为亮眼,从2024年上半年的406万元跃升至2025年同期的2973万元,盈利能力大幅增强,为行业存量竞争提供了“降本增效”的实践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体验升级已成为火锅品牌突围的关键抓手。当前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吃火锅”的单一需求,而是追求“用餐+社交+娱乐”的多维体验,头部品牌纷纷加码场景创新。以呷哺呷哺旗下“凑凑”品牌为例,其于今年6月推出“商务午餐”“午市一人食”场景,精准契合上班族高效、舒适的用餐需求。

从区域市场分化到细分赛道激战,从消费需求变革到供应链升级,火锅行业的竞争加剧并非“无序混战”,而是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核心动力。正如呷哺呷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所言,“重质不重量”的发展策略已成为行业共识。从呷哺呷哺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来看,19.4亿元的收入规模筑牢经营基本盘,71%的亏损收窄彰显成本控制能力,外卖业务55%的订单量增长、调味品业务4.8%的同比增收,则体现出多业务线协同发展的韧性。未来,火锅行业的竞争将更多聚焦于“供应链的深度”“品牌的差异化”“服务的精细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