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北京中小学开启秋季新学期,工作日社会交通出行量将明显增多,早高峰时段提前且持续时间延长。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交管部门获悉,全市交警启动高等级上勤方案,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投入警力,重点加强环路、主干道、城市联络线、桥区节点等易出现车辆排队点段的巡逻管控和交通维护疏导。
交管部门抢抓暑假“窗口期”
为全市学校增补完善交通标志标识9月4日早6时30分,西城区北京育才学校新校区门前的执勤力量便已到岗到位,校园周边还安排了铁骑民警负责交通事故快清快处。
早上7时,送学车流与通勤车流叠加,校园周边道路客流量和车流也明显增多,多名交警在太平街与燕京南街交叉口加强交通疏导,引导车辆快速通过路口,护学岗民警和家长志愿者不时护送学生通过马路。
北青报记者观察到,该路口向东的燕京南街已经采取禁止车辆驶入的交通管理措施,保障行人安全;路口南侧的人行横道也加宽成双向,道路中心设置了两个实体安全岛,确保学生安全通过;便道上的“通学路”也用醒目的红色标线施划出范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7月底开始,交管部门抢抓暑假“窗口期”,全面开展中小幼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交通设施排查,会同属地公安分局、学校“一校一策”推动治理,增补完善交通标志805处、复划施划标线3.6万平米。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859所学校完备设置了六类交通基础设施。
154所学校周边部分道路实施隔离分流措施 优化295条通学车线路
据介绍,交通组织方面,按照“人车分流、减少交织、降低车速、保障安全”的原则,交管部门会同属地公安分局共同研究制定具体道路的实施方案,对80所学校周边部分道路实施单行措施;68所学校周边部分道路实施禁行措施;154所学校周边部分道路实施隔离分流措施。同步试点“双30”工程,依据交通行业标准研究,因地制宜、充分论证,在兼顾学校安全和居民通行,并征求交通、城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选取30所学校设置减速带,同时对具备条件的学校门前设置30公里/小时限速标志或其他限速减速设施,并于8月31日返校前设置完毕,有效降低学校门前车辆行驶速度,减小交通事故风险。
同时,围绕295条通学车线路,交管部门持续完善通学车站点设置和线路优化,保障通学车辆安全、准点运行。
工作日早高峰提前、持续时间延长 交管部门加强校园周边道路疏导工作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开学后,北京校园周边交通压力将有所增加,开学后工作日早高峰从7点30分提前至6点45分、持续时间预计较8月份将延长一小时左右。对此,交管部门提前研判,启动高等级上勤方案,最大限度投入警力,重点加强环路、主干道、城市联络线、桥区节点等易出现车辆排队点段的巡逻管控和交通维护疏导,同时在学生数量多、临近交通干线、交通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区域,专门部署护学岗位500余处,重点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加强校园周边道路的指挥疏导,动态调整上勤时间,做到“高峰不过、警力不撤”,严防出现车辆长时间排队情况。
此外,交管部门还围绕校园门前及周边主要大街、路口,持续开展常态化执法整治力度,严查机动车乱停乱放、闯禁行、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强化对学校门前及周边非机动车、行人闯灯越线等扰序违法行为的拦截处罚力度,持续开展非机动车十类不文明行为治理。
交管部门提示广大驾车接送学生的家长,要确保学生乘车时系好安全带,骑乘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安全头盔,按年龄和法规要求骑乘非机动车,不让学生乘坐超员或非法客运车辆。临近学校注意观察道路情况,主动避让车辆和行人。到达学校时,选择正规停车位停放车辆,或者在校门前即停即走。前方车辆排队时不要鸣笛催促,应依次顺序通行或主动绕行其他道路,共同维护校园周边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李涛
校对/葛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