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风险和挑战的远征,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伟大抗战精神饱蕴红色基因,激扬天地正气,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945年9月2日,在中国等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时光飞逝,抚今追昔,英雄凯歌犹在耳畔,闪耀着伟大抗战精神的光芒。我们共同铭记抗战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开创美好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历史如镜,鉴往知来,丰碑不朽,精神永恒。中国人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历经14年不屈不挠坚苦卓绝的鏖战,彻底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锻造了中华民族从九原板荡、百载陆沉走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拐点。抗日战争之所以被称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不仅在于它写下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史册上饱经沧桑的一页,还在于它写下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可歌可泣的精神史诗。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百业待兴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奋勇争先,一路风雨,壮阔征程,伟大抗战精神指引着我们淬砺民族血性、捍卫民族尊严、书写民族荣光。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铸就伟大抗战精神,汇聚起战胜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和深邃洞见,将伟大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让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赴国难,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支撑着中国人民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奋勇前进,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义,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激励着战场上的将士们前仆后继,顽强抗争,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使抗日军民即使身处绝境险境,也依然信念如炬、九死未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实力保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八十载砥砺奋进,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今日之中国,山河无恙,社会安宁,人民幸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
同时我们深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风险和挑战的远征,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伟大抗战精神饱蕴红色基因,激扬天地正气,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正义因捍卫而昭彰,精神因弘扬而弥新,民族因奋发而振兴。伟大抗战精神是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是一支不灭的信仰火炬,照亮过救亡图存的血泪征途,也正在照亮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壮丽新篇章。
(特约评论员)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