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站在高处俯瞰,能够清楚了解和把握各方面具体情况,对全局工作进行整体设计、整体关照。通过问计于民来集思广益,有利于让五年规划的编制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问计于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要求,那就是汇集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参与国家规划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使得制定规划能够关照到各个方面的需求、意见,充分集中各方面智慧。只有在规划过程中群众广泛参与,也才能在推动规划落实中,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9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践证明,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所有的五年规划都是着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制定的,具有鲜明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基础性。我们必须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统筹平衡各地区、各领域、各方面的关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在动态中实现综合平衡。规划中的很多内容,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必须总揽全局、精心谋划,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只有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才能编制出一部适应发展形势变化,顺应人民期待和时代要求的行动指南。
通过顶层设计高瞻远瞩,能够保证五年规划的政治视野、专业水平。顶层设计站在高处俯瞰,能够清楚了解和把握各方面具体情况,对全局工作进行整体设计、整体关照。通过问计于民来集思广益,有利于让五年规划的编制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问计于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要求,那就是汇集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参与国家规划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使得制定规划能够关照到各个方面的需求、意见,充分集中各方面智慧。只有在规划过程中群众广泛参与,也才能在推动规划落实中,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今年1月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当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互联网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方面的作用愈加彰显。从“建议建设专题数据库支撑托育服务科学发展”,到“为失能失智老人发放医养服务包”,从“有序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到“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高质量就业”……短短一个月时间,数百万来自市井闾巷的民声民意就已在“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专栏中汇聚。
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到党的二十大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再到此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网络问政已成为中国式民主的亮丽名片,更加多样化、机制化、常态化的民意吸纳渠道日益成熟。如果说五年前内蒙古网民“云帆”建议的“互助性养老”最终被党中央采纳写入“十四五”规划文件,映射出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生动实践,那么,在此次“十五五”规划编制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中数百条网民建言,无疑将使来自四面八方的金点子通过网络从基层直达中央,让“民有所呼”转化为“政有所为”。
人民群众既是五年规划的亲历者与评判者,也是五年规划的参与者、贡献者。当“国事天下事”与“家事众人事”融为一体,“十五五”规划的新蓝图也就在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良性互动中得以精彩绘就。
文/本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