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将至,排水防汛应对情况如何?8月4日20时,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位于丰台区与石景山区交界处的张仪村路北口看到,这处积滞水点里的“常客”,通过打通断头管等举措,已经从积滞水点的名单中抹除,防汛值守的配备也“降级”:从固定值守“降”为区域值守,从配备中型抢险单元“降”为小型抢险单元。
8月4日20时许,在位于丰台区与石景山区交界处的张仪村路北口,北京排水集团第四管网运营分公司的值守人员正在对雨水箅子雨水管道进行仔细检查,一台小型抢险单元车正闪烁着黄灯。
北京排水集团第四管网分公司五班班长路士成,作为值守点的负责人,并没有显得很紧张,“这里的断头管在去年汛期已经打通,有了排水通道,再也不积水了。”据路士成介绍,7月29日那场暴雨,四五个小时内下了六七十毫米的雨,张仪村路北口平安无事。
北京排水集团第四管网分公司设施部部长项蕾回忆起“23.7”特大暴雨时张仪路北口的状况,心有余悸,“当时的积水已经没过了人行道上的隔离墩,一片汪洋,最终断路断交通,大雨过后抽了五六个小时水,才恢复交通。”张仪村路北口之前是积滞水点里的“常客”,主要原因在于该处,由于一公里外的鲁谷大街铁路桥难以穿行,而形成断头管,“没有往下的排水管,只能靠现场抽排,雨量一大,就会产生积水。”项蕾表示,去年汛期以前,经过两年的努力,在鲁谷大街铁路桥东侧修通了2.4米✕2米的排水口,雨水可直排入人民渠,彻底解决了张仪村路北口的积水,“原来一旦有雨就会配备1100立方米/秒能力的中型抢险单元固定值守,一动不能动;现在只需配备400立方米/米能力的小型抢险单元。”
4日12时20分,北京排水集团启动防汛一级响应,按照预案全力部署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全面排查治理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排水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紧盯下凹桥区、在建工地等防汛风险点位加强巡查值守,加强城市内涝预防处置;加强雨情监测,及时响应出动,按最不利情况做最充分准备,全力做好防汛保障各项工作。北京排水集团防汛指挥部成员全员到岗,所有水厂及泵站人员全部在岗值守,共出动大、中、小型抢险单元252组,累计出动防汛人员3162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