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喊打的网络水军居然也能“进化”?
很遗憾,近期汽车行业发生的个别案例,确实印证了这一点:在以往“大水漫灌“的打法之外,网络水军也在改变战术,开始以精准“狙击”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干扰车企正常的产品宣发和品牌建设活动。
这种方式技术含量并不高,甚至带有“一眼假”的低级操作,却因为行为本身更低的门槛、更强的针对性和破坏性,反而更值得业内警惕。
实际上,水军战术的改变,也是长期以来汽车行业的有识之士、有关部门与网络水军“斗法”的结果。近年来,不少车企都采取主动措施,以起诉的方式打击有组织的抹黑行为;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更联合14家车企发起抵制网络水军倡议;2025年2月,中央网信办发布“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工作,提出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等8项重点整治任务。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网络水军的战术居然也在不断的打击中得到了“升级”。长时间、大规模的舆论攻击之外,一些规模有限但针对性更强的“狙击”打法出现了。
一个近期的案例是在7月24日,一段“比亚迪车辆在某停车场失控转圈”的短视频在网络迅速传播,尽管有关部门当天即给出了调查结果,称事件是因驾驶者个人原因引起,与车辆本身并无关系,但由于品牌本身的影响力较大,仍带来了较大的舆论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各方虽然应对迅速,而且由于不实消息的编造水平并不高,事件真相很快得到了网友一边倒的认可,但是,由于当晚正值比亚迪一款新车上市,即便短暂流传的不实消息还是严重冲击了企业原本制定的产品传播节奏。
可见,网络水军这种“精准狙击”的行为对企业的伤害甚至比以往的“大水漫灌”更为严重。
另一家遭遇“狙击”的车企是理想汽车。
理想纯电SUV i8定档在7月29日上市,但新车还没上市,甚至尚未正式开启试乘试驾,社交平台却涌现不少以所谓“i8试驾体验”为主题的负面评论,且内容高度雷同。这种新车尚未上市,水军却先行埋伏的做法,同样影响了理想i8的正常宣发。
更值得人们警惕的是,网络水军的“狙击”行为甚至将伤害范围扩大到了汽车行业之外。
同样是近期发生在比亚迪身上的案例:7 月 10 日,比亚迪宣布携手青训组织,投入资源助力青少年足球发展。这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本分——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足球的根基建设,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专业训练。
但仅仅一周后,“赞助国足”的说法突然在网络蔓延,48小时内,“抵制国足赞助商” 的声浪席卷社交平台,“抵制比亚迪”的标签被大量营销号联动传播。以至于身为“汽车圈外人“的足球评论员董路也忍不住开火:“水军带节奏!”
实际上,只要对事件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以上几起案例中,网络水军造谣生事的水平并不高,一些做法甚至是“一眼假”,因此也并不会维持长时间的影响。但是,这些行为的针对性、时效性较强,往往会对相关方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因此更值得向人们的警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工信部等部委局于7月18日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加强行业自律,抵制网络水军。会议要求,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倡导合法、公平、诚信、正当、有序的行业竞争,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着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发展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也正在此次会议上,工信部等部门进一步关注了规范汽车行业账期的问题,足见抵制网络水军工作对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比亚迪等车企近期的遭遇,不该被当成一场热闹的八卦,让创新所得被声浪裹挟。这一系列网络“狙击”更证明,相关部门对清朗网络空间的强调具备何等的紧迫性和针对性。在这些中国车企依靠点滴进步实现汽车行业领跑世界的关键时期,“精准狙击”的伤害更有甚于“大水漫灌”,若不予以有力抵制,受损的终将是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
文/杨铮
编辑/杨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