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
3月2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的平行论坛中有20场活动为首次举办。其中,开放科学国际论坛将于3月28日上午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聚焦“全球开放科学合作战略、政策与机制”“大科研设施开放共享促进全球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开放科学的影响及应对”“全球开放科学文化塑造及全社会行动”等前沿议题。
据了解,2024年4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放科学平台在中关村论坛发布。平台汇集了全球优质学术论文、主要发明专利,以及包括200多个国家近200万份智库报告、600多万科技基金计划项目、近400项主要国际科技大奖数据等。该平台包括学术空间、特色资源、智能服务、产业导入四大模块,不仅能为科研人员提供精准的文献信息服务,还能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专题知识服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张士运介绍,自平台发布以来,开放科学平台推进工作成效显著。浏览量持续攀升,独立访客数量超1万人,浏览总数近50万次。2024年11月20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放科学平台”成功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先锋案例集》。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应用,平台智能服务模块功能顺应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潮流,市场需求旺盛,品牌效应突出。2024年,北京科技情报模型训练数据集入选“北京市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获得北数所数字资产认证登记,同时,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在2024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获评技术创新先锋企业。中国华知大模型参与建设全国首家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北京市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列入“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并获得“2024年数据要素市场示范奖励”优秀奖。
张士运表示,平台应用推动“决策咨询”和“科研工作”效率效果双提升。一是显著提升了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成效,简报专报编写效率大幅提升。在科技情报大模型支撑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相关团队完成的51项(其中简报26篇,专报25篇)情报成果获得市委市政府内参采纳(提高近2倍),其中7项成果(均为专报)获得市领导批示,均超过过去两年成果总和。
二是显著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成效,科研成果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基于是全球权威科研索引scopus数据库平台,应用scopus AI,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所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北京开放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对国内6个省市、国外11个城市进行了开放科学进程的比较研究,这是国内首次对开放科学进展进行评价,成果在2024年中科院组织的开放科学周上发布。
张士运认为,开放科学国际论坛更加开放、更加多元。论坛以“开放共享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为主题,将围绕全球开放科学治理关键问题,聚焦“全球开放科学合作战略、政策与机制”“大科研设施开放共享促进全球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数据技术平台推动科学数据和科学出版物国际合作”“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开放科学的影响及应对”“全球开放科学文化塑造及全社会行动”等前沿议题。“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的盛宴,更是国际科研协作的关键契机。论坛有望凝聚全球智慧,为构建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推动全球科技合作和创新做出贡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