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调解室,冷风吹过,姚君伸了一个懒腰,赵敏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此时街道两旁的路灯已经亮起,柔和的灯光映射在眼中,她们相视一笑,内心深处都涌上了一股踏实的满足感。
姚君是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共创式教练志愿者,赵敏是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在姚君、赵敏,以及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天通苑北街道平安办(司法所)又成功化解了一起邻里矛盾纠纷。
据悉,2024年10月以来,天通苑北街道平安办(司法所)积极探索“共创众调”人民调解新模式,形成跨学科、跨渠道、跨部门共同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让矛盾在源头破解、纠纷在基层化解,把当事人的怒气、怨气转化为和气。
作为“共创众调”模式新成员,共创式教练和心理咨询师眼中的人民调解是怎样的呢?一起走进她们的故事。
“抽丝剥茧 透过表面深挖诉求”
“国际教练联盟ICF认证专业教练PCC”“国际教练学院CTI认证共创式教练CPCC”“ORSC组织关系与系统教练”“国际团队教练学院TCI团队教练”……姚君拥有诸多专业“教练”头衔,去年10月,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员志愿者公开招募,她成功报名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
在与天通苑北街道平安办(司法所)工作人员沟通中,姚君才了解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每天都会接到不少诉求电话,基层工作人员要面临头绪繁杂的纠纷。
▲姚君(左)参与人民调解
起初,姚君的内心也犯起了嘀咕,每一次人民调解,破局总是异常艰难。
“社区的纠纷都是家长里短,我之前从未关注过,能帮助人家解决问题吗?”在调解纠纷前,她会提前做足功课,通过背景资料整理出矛盾点、隐藏利益方、现场提出的问题等。
经过几场人民调解的“洗礼”,压在姚君心底的这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每一个纠纷从事件层面来看,大多是无解的。但耐心倾听之后,就会发现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背后,都是信任的问题,此时就需要产生共情,再进行抽丝剥茧,透过表面的需求,不断挖掘更深层的诉求,从而寻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姚君(右二)倾听当事人诉求
一场关于劳动纠纷的人民调解,令姚君记忆犹新。在“背对背”调解时,她在沟通中发现,调解被申请人(公司方)并非蛮不讲理,也很同情调解申请人(7名员工)的境况。
“公司业务调整,要优化员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大家平时相处得都不错,我为此失眠了好几宿。”……姚君积极引导公司方释放情绪,并产生共情。
公司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员工只是在一直抱怨,要讲清楚自己的明确需求。”通过反复沟通和引导,姚君又挖出了公司方的深层诉求:“一定要合理合法,符合法律相关规定。”
▲员工代表为街道平安办(司法所)送锦旗
随即,律师调解员团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现场确认,把具体条款补充进协议。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对于赔偿的解决方案均表示认可,现场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调解成功了,皆大欢喜。“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真真切切帮助到身边的居民,在不同领域都能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姚君告诉记者,身边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她在天通苑地区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老百姓在邻里相处时会有为难之处,几乎每一位坐在调解席上的当事人,都是满腹的苦衷和委屈,但当他们的情绪能得以被看见,真实的需要可以被倾听时,松动就在发生。”姚君说:“居民们需要一个倾诉委屈、释放情绪的平台,相较于告上法庭,人民调解更有温度。即便没有调解成功的当事人,也很感谢我们,甚至为司法所送来了锦旗。”
“纠纷背后的积怨 往往是突破口”
赵敏是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
8年多的从业经历,让她深深地意识到:儿童的厌学、暴躁、焦虑等心理问题,往往与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密不可分。
于是,赵敏决定深入基层、走进社区,用心用力用情化解家庭、社会矛盾,从而为更多的儿童营造一个全面健康的成长环境。
▲赵敏(左一)参加人民调解
“在倾听当事人诉求时,只有找准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开展疏导工作。”赵敏告诉记者,很多纠纷只是导火索,背后有着很深的矛盾积怨,让当事人感觉自己缺乏被尊重,内心很受伤害。
在调解一场因“装修改门”而引发的邻里纠纷时,赵敏在言语中感受到了调解申请人积压已久的情绪。
“刚买的新房整装能理解,但装修前提前和邻居打声招呼更好吧。”“装修难免产生噪音,我们没有上门提醒过一次,而是直接把年迈的父母送回了老家。”“装修过程中因用电量过大,出现过一次跳闸,冰箱里几百元的冻肉全臭了,我们也没去吵闹。”……调解申请人一家觉得很委屈,自家为了邻里和谐做出了很多让步,但对方把开门的方向改变了,造成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赵敏(右四)在人民调解现场
在“背对背”调解时,赵敏很快察觉到纠纷背后积压的矛盾,并以此为突破口。她一方面安抚调解申请人的情绪,让他们的情绪得到释放,从而感受到被尊重。一方面把这些“委屈”一一告知调解被申请人,并进行理性分析,积极引导双方建立彼此信任关系,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通过有效地沟通,调解被申请人意识到自己的一些做法,有不妥之处。“一开始还以为对方是故意找碴,现在想想,邻居承受了不少委屈,有的我们不知情,有的确实忽略了。大家都是邻里街坊,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也想邻里之间和谐相处。”
调解结束后,调解被申请人一家登门道歉,商议补救改进方案,避免发生意外。
“建立了彼此信任关系,人与人之间哪怕遇到摩擦,也会小事化了。反之,如果人与人之间形如陌路,再小的事情,都是‘对抗’的理由。”赵敏告诉记者。
“共创众调”人民调解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据了解,天通苑北街道平安办(司法所)探索开展的“共创众调”人民调解新模式,由调解主持人、人民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共创式教练等多方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旨在从法律、民生、社会心理、政府行政部门等多方力量参与,为矛盾纠纷双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引导,以共创、多元的视角,帮助当事人更好地看清争议分歧焦点。
“通过说服、教育、劝导等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基于自主意愿达成一致协议消除纷争,化解矛盾纠纷。”天通苑北街道平安办(司法所)所长张子叶表示,最大程度把矛盾风险防控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辖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据张子叶介绍,自去年10月以来,天通苑北街道平安办(司法所)共开展12场“共创众调”人民调解,涉及噪音扰民、劳动纠纷、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等。其中,调解成功9件。
下一步,天通苑北街道平安办(司法所)将继续探索优化“共创众调”人民调解新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努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纠纷源头延伸,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添力。
编辑/朱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