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台风“万宜”等因素影响,广东沿海汕尾、惠州、深圳、湛江等地发生了海水倒灌现象。广东沿海地区海水倒灌的现象是否还会持续?自然资源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广东省海洋预报台)预报室主任罗军分析认为,此次海水倒灌是天文大潮与风暴增水峰值叠加造成的,21日起将随着天文大潮衰减及台风的消亡而消失。
“沿海市县需继续防范临海且地势低洼地区发生海水倒灌的可能。11月21日起,广东沿海将从大潮期逐步进入中潮期,天文高潮位逐渐降低,海水淹没或倒灌现象将消失。”罗军表示。
此次台风过程中,汕尾市、惠州市、深圳市及湛江市部分沿海岸段发生了海水倒灌现象。例如深圳市盐田区中英街道附近以及海滨栈道于19日凌晨左右出现了水浸,湛江雷州流沙湾海尾村和雷州市乌石镇等地也出现了海水淹没等情况。
自然资源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广东省海洋预报台在11月16日发布了风暴潮消息,17—19日针对广东省沿海地市陆续发布了风暴潮黄色警报,请沿海地区群众和相关部门密切留意海洋灾害预警信息,积极做好防御措施。
海水倒灌是怎么发生的?罗军介绍,发生在广东沿海的海水倒灌是天文大潮、台风、强冷空气联合作用产生的现象。11月18—19日期间,广东沿海正处于天文大潮期,天文潮位普遍较高。其中,汕尾、惠州、深圳、湛江等地的天文高潮出现在19日凌晨前后,而19日凌晨前后正是海水倒灌发生的时间。
在此期间,台风、冷空气联合产生了振荡性增水。罗军介绍,11月18日,台风“万宜”以台风级别进入南海中东部海面,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并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同时,北边有强冷空气南下。台风与冷空气配合,在南海北部海域产生了9级以上东北大风。在台风与冷空气共同作用下,广东沿岸于18—19日出现了30—100cm的风暴增水,一些半封闭的地形极易出现海水堆积,造成较大的风暴增水。
文/黄叙浩 陈薇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