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容“工厂直发”骗取公众信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2 08:30

近日,在各大平台上,有不少直播间打着“工厂直发”“工厂实景直播”等口号进行带货,使用的套路如出一辙——端坐在商品堆中的出镜主播、源源不断传送商品的传送带,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身处工厂的景象。从零食到日用品再到儿童玩具,这些“工厂直播间”涉猎广泛,不少商品销量惊人。然而,其中不少都是被精心搭建而成,背景可能只是静态图片或循环播放的录播视频,抑或用绿幕抠图等技术合成的虚拟场景。(11月11日《法治日报》)

在不少消费者的传统观念里,工厂直发往往意味着销售环节更少、优惠力度更大、价格更低,而不少商家也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作为工厂直发模式的一大卖点。一些直播间搭建虚假的工厂生产场景,假装在生产源头发货,就是抓住了消费者追求工厂直发产品性价比的心理,以此骗取大众的信任,激发他们的购买欲。

任何营销手段,都必须以诚信为基础。《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如果直播间搭建工厂背景只是为了进行直观的生产演示、实物样品展示或说明,并通过显著标记、提示等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有关流水线的包装打造情况,也能保证展示的信息与实际信息相符,就在合法合理营销宣传的范畴内。

相反,如果直播间刻意隐瞒虚拟生产场景的相关信息,或未向消费者进行显著说明、提示,所展现的生产场景信息、商品信息等与真实情况不符,让消费者误以为虚拟生产场景是真实的生产场景,就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这种做法涉嫌虚假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践踏了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

对于这种营销新套路、欺诈新变种,监管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相关部门应对直播间“工厂直发”类营销活动加强监测和巡查,健全监管治理机制,完善升级监管手段。通过合规约谈、合规指引、案件查处、通报曝光、失信惩戒等方式,教育、督促、倒逼电商、直播间经营者、主播等主体增强自律意识,守住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规范营销行为,摒弃利用伪流水线、假工厂车间虚假带货的做法。

平台也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不断完善直播间营销管理规则和标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直播间营销行为的监督,要求直播间针对直播中出现的生产场景、商品信息的真实性或虚拟性作出显著标记、说明。一旦发现虚假“工厂直发”“源头发货”等问题,采取断开链接、下架商品、取消推荐、封限账号、降低信用评级等措施,并报告监管部门。

此外,消费者也应多长个心眼儿,多了解直播间“工厂直发”的信息,多看看“工厂直发”的全景,不盲目下单。如发现遭遇虚假宣传,应通过投诉、举报、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权,并向监管部门提供治理线索,向直播间传递反制监督的压力。

文/李英锋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