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外卖、“国潮”包装、“网红”店名……一直以来,网络餐饮安全卫生问题备受关注。一些外卖商家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卫生环境脏乱差,被餐品口味劝退的消费者,开始将国潮外卖包装、网文名称店铺总结为“小作坊、不卫生、预制菜”的代名词。
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也总结出了不少“经验之谈”,例如“外卖一定要选有堂食的”“外卖标注是档口的都要回避”“请教外卖小哥能不能点”……于是,“档口外卖”商家被集体标签化,甚至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也让消费者失去了尝试的兴趣和勇气。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档口外卖店”到底能点吗?
在北京双井附近上班的小孟,除了周末会偶尔下厨,平时午饭、晚饭大多依赖外卖解决。他自认在选店方面“积攒”了一些经验,不仅要看看其他消费者对于外卖餐食如何评价,还会专门点开商家详情页中的店铺照片,了解店面环境,避免“踩雷”。
然而,今年北京有外卖店铺被媒体曝出为“幽灵外卖”,还有外卖店铺竟和废品回收站开在一起,在社交平台上一些让规避“档口店”的帖子,刷新了小孟的认知,标注“第X档口” 的外卖还能放心点吗?对此,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把下单地址定位在双井地铁站附近,在外卖平台上搜索就能发现不少标注“第X档口”的外卖店,炸串、麻辣烫、螺蛳粉、炸鸡、奶茶等,种类丰富多样。在富力广场负一层的食味天街美食城,美食城紧邻物美超市入口,这里分布着近20家美食档口,不仅有外卖,也可以堂食。午后时段,仍有不少人在就餐区吃饭,其中不乏外卖小哥点餐、就餐的身影。
在堂食就餐区,保洁人员见食客吃完,会及时回收清理餐桌,对地面进行清洁。商家的备餐区里,档口内环境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一家知名连锁炸串店的女店员表示:“平时美食城有专人负责监督,大家也注意抓好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关,不敢疏忽大意。如果出了问题,不仅会被美食城罚钱,品牌也会受到影响。”
“美食城管得比较严,不仅白天要保持卫生,晚上打烊时,要拍照发在群里,尤其是地沟、洗菜池、洗碗间,要是不达标,一次可能就要罚一两千。”另一家卖牛肉面的店员介绍,美食城要求不能在洗碗间倒垃圾、不准用插线板、在档口不能抽烟等等,“管得严才对,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顾客。”
美食城多档口为何都是一张证?
三里屯SOHO下沉广场,是朝阳三里屯地区的一个热门聚集地,以其独特的氛围和丰富的商业业态吸引着大量人流。
在下沉广场的上可味美食城,也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个美食档口。商家统一黑底白字的招牌,备餐区白色的瓷砖,与实木风的餐桌餐椅搭配,处处体现着三里屯SOHO的时尚调性。
一家刀削面档口负责人周先生介绍,这里不仅能堂食,不少档口也上了外卖,食材确保新鲜、烹饪确保安全,无论档口内外,大家也都比较重视保持干净整洁,“不管来没来过,都能吃个放心。”
不过,从事了十几年餐饮的周先生,也有一些“小苦恼”。他说,档口要上线外卖平台,必须上传营业资质,由于美食城只有一张“大证”,所以多个档口使用的都是同一份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外卖平台要求,美食城档口必须标注为“第X档口”,难免会让有些未到线下吃过的消费者怀疑,档口的外卖可能不正规,不敢下单尝试。
查看外卖平台店铺的商家从业资质,在美食城这种“外卖集聚地”中,不同档口共用一个公司名称、地址上线,多个档口使用同一份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确实十分常见。
“美食城本身是一种正常的餐饮形态,特别是在办公集中区,原本在线下就存在。”周先生说,美食城把大家归拢在一起,有卖粥的,有卖面的,相当于一个大的餐厅来管理运营。
周先生介绍,前几年,线上外卖兴起,美食城档口为了扩大生意,分担房租、水电、人工这些“刚性成本”,就边做堂食,边做外卖,甚至有位置偏僻的档口,就只做外卖,不提供堂食了,用线上流量来对冲掉地段的劣势。
前一段时间,媒体曝光美食城30多家外卖店铺共用一张执照的问题,监管部门调查后通报,以美食城档口店铺形式进行线上外卖经营,具备相关证照资质。这就意味着,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一模一样的店铺们看似“危险”,可能在资质上合规,并不能和“黑外卖”划等号,但卫生情况则需要另外细究。
“档口外卖店”该如何管?
除了堂食、外卖兼做的美食城,也有不少只做外卖、不做堂食的美食城。比如与富力广场美食城一路之隔,就有一个专做外卖的闪电厨房美食城。没有桌子,没有椅子,也没有收银台和服务员,所有档口不设堂食,仅做外卖,十余个档口准备着各式不同的餐品,经过装盒、密封、核对后,交给外卖员送往点餐人手中。
一家经营丝瓜汤的档口店主黄先生说,这里叫“共享厨房”,管理模式和美食城类似,相较于传统美食城,共享厨房对选址地段要求不高,后厨区域设置比较紧凑。
这里虽然不如堂食美食城的宽敞明亮,但整体环境还比较整洁。黄先生介绍,共享厨房除了提供基础的消防系统、排烟系统、上下水系统等设施,还会定期组织消杀,比如在夏季蚊虫高峰期,每月会进行三四次消杀。
“不少人对纯外卖店不放心,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外卖平台的检查也更加严格。”黄先生说,“对我们这些无堂食的外卖店,不仅要靠管理,也要靠大家自觉,要主动改善环境,有顾客来店里自提,看到环境也放心。不提升卫生环境和食品安全水平,怎么去和别人竞争?”
正如黄先生所说,2024年,北京市、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对连锁餐厅、“网红”餐厅、美食城等餐饮企业,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北京市消协根据市、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食品安全问题情况通报,定期汇总整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企业名单,并及时向社会公示。2024年1月以来,共有194个餐饮品牌在检查中被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有外卖平台也于近日推出食安新举措,包括对违规的商家下线、公开公示,实地巡检、督促商家整改,引入监测机构对餐品抽检等,抵制外卖商家的违规经营。
“一颗老鼠屎,就能坏了一锅粥。”食品安全专家指出,线上、线下是网络餐饮消费的一体两面,不分堂食、外卖,资质违规、环境脏乱差的商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监管思维,也需要平台企业、餐饮商家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