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凡事三思而后行
有书 2024-10-29 22:00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令我印象颇深。

关羽败走麦城,后被东吴所杀。

好兄弟刘备得知消息后,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愤恨难抑,发誓为其报仇。

诸葛亮与赵云力劝之下,依旧也没能阻止他出兵的决心,结果惨败收场。

自此,刘备一蹶不振,终日活于悔恨之中。

我们常说,冲动是魔鬼,它让人变得盲目、愚蠢。

生活中,让人悔不当初的事情不计其数,其原因多半由冲动所致。

凡事三思而后行,保持冷静,反复斟酌,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

冷静看人,能悟透人性

有些人,上一秒和你笑脸相迎,下一秒或许便会恶语相向;今天与你称兄道弟,明天或许变得忘恩负义。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名律师被朋友邀约上家做客。

两人坐在客厅边喝茶边聊天,期间,朋友笑意盈盈地穿梭于厨房与客厅之间,时不时拿来一些水果、点心热情地递给她吃。

相谈正欢时,她不小心把茶杯撞到地上打碎了。

“不好意思,我……”

没等她说完,朋友便笑着打断她:

“哎呀,没事,你别动,别伤着你,让保姆收拾一下就好了。”

此时的她,完全想象不到,第二天便从他人口中听到那位朋友对她“不懂礼貌、笨手笨脚”的吐槽。

她以为情同手足,殊不知,美名其曰的做客,实则是朋友最近在打官司,需要向她咨询一些问题。

如这般“多副面孔”的人,比比皆是。

于他而言,你有价值,他唯恐伺候不周;你没价值,他压根不予理睬。

所谓手足情深,无非是一场利益博弈。

《论语》有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意思是,了解一个人,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为达目的采取的手段,考察他安心干什么,那这个人便隐藏不了。

人生如戏,有人以诚相待,有人演技高超,你永远不知道面具背后,他为真情,亦或为利益。

切莫逢人便交一片心,学会用冷静的眼睛,看透人性,保护自己。

冷静听话,能明辨是非

人活于世,难免会听到他人的声音:

这个发型让你老了10岁;这身衣服显得你土里土气;他那个人特别心机……

若毫无主见,只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终将活在别人设定的答案里,被别人定义自己。

斯特恩曾说:“一盎司自己的智慧抵得上一吨别人的智慧。”

17世纪,亚里士多德被意大利的学术界信奉为“真理”,他说过的话所有人深信不疑,若是有人产生怀疑,便会遭到整个学术界的谴责。

彼时,年轻的伽利略对于亚里士多德凭着“自信的直觉”,提出的“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快”的观点,内心产生了质疑。

可是,这个观点统治了西方学术界将近2000年,他不敢贸然反驳,只能带着疑问私下反复实验,以求证自己的判断。

果然,所有实验都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这个观点的确错了。

1590年的一天,他邀请众多学者来到比萨斜塔,亲手把一个10磅重和一个1磅重的铁球,同时从塔上丢下去,结果两个铁球几乎同时落地。

为使大家信服,他把实验又重复了一次,结果依然相同。

这次实验,让伽利略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打破了人们从别人嘴里听来的“真理”。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人,若凡事不信他人所讲,注定吃亏,但若盲目听信他人所讲,无疑是坑害自己。

人生在世,切忌让他人的看法左右自己,努力做到不明是非的话,不听;未经证实的话,不信。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不失自我判断标准,用一双冷静的耳朵,明辨是非,听从自己。

冷静做事,能避免后悔

莎士比亚说:“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听到这句话时,不由想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人,他的太太因难产去世了,为他留下了一个小婴儿。

平日里,他既要工作又要照看孩子,非常吃力。

迫于生活压力,他只能在上班前将孩子喂饱,让孩子和自己养的一只极通人性的狗留在家里。

一天,他下班后到隔壁村看望朋友,回家路上突遇大雪,未能当晚赶回家。

次日凌晨,好不容易赶回家中,推门一看,却发现满地血迹。

惊慌失措之下,他冲进卧室,看见那只狗卧在床边满嘴鲜血冲他大叫,而本该躺在床上的孩子却不见踪迹。

见此情景,他断定这只狗野性发作,吃了孩子,便愤怒地抡起铁棒把狗活活打死。

怒火平息后,当他蹲在床边痛哭时,隐约听到床下传出微弱的哭声,循着声音,他看到了蜷缩在床底的孩子。

一番检查,他发现孩子身上虽有血迹,却并未受伤。

此时,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错,起身沿着血迹寻找真相,结果在厨房发现一只被狗咬死的狼。

罗曼·罗兰曾说:

“一分钟的静默是一场令人晕眩的交响乐。”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情绪失控,而做出错误决定,将自己推入无尽的悔恨之中。

相反,遇事给自己预留一个情绪缓和的时间,冷静下来就会发现一切并非如想象的那般糟糕。

与其行使一分钟的冲动,未来追悔莫及;不如保持一分钟的静默,当下清醒做事。

冷静思考,能看清本质

二战期间,英美军方会根据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分布情况进行复盘。

所有专家决定,幸存飞机上哪个部位弹痕最多,便着重加强此部位,使再造出来的飞机有更强的应敌能力。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他认为更应该关注弹痕较少的部位。

当时,他的观点令所有人匪夷所思,被大家认为胡闹。

面对反驳,他反问道:“如果弹痕多的地方就是飞机的要害,需要加强,那为什么要害被多次命中飞机却还能幸存?”

随后,他向大家解释:

弹痕多的部位即使被损坏,实际上对飞机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那些弹痕少的部位,可能恰恰是飞机的要害所在,因为没有被命中,所以飞机才得以幸存。

沃德正因看透了这点,才会提出这种对未看透本质的人而言荒谬至极的建议。

事实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叔本华说过:“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将往哪一方向变化。”

多数时候,我们会被表象迷惑,进而草率抉择,直至发现错误,依旧认为是其它原因所致,而并非自己思考的不够透彻。

事实上,错误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把问题的本质思考清楚。

只有当思绪冷静下来时,事情的真相才得以浮出水面。

如同那句谚语所讲:“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切莫迷于表象,遇事头脑冷静,思绪平稳,看透其背后的道理,成功便如期而至。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写道:“冷静的心,在任何环境里都能建立了更深微的世界。”

深以为然。一味地热情冲动,并非就会有所造就。

相反,能够让自己在浮躁的环境中冷静思索,倒是会解决诸多问题。

热情且盲目的冲动,留下的是悔不当初。积极的态度与冷静的思维并行,才是为人处世的真正智慧。

愿我们余生少一点冲动,多一点冷静;少一些悔恨,多一些智慧。

文 | 有书子豪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夜读|做自己的“破局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8
夜读|自先沉稳,而后爱人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5-31
夜读|凡事靠自己,是最笨的成长方式
有书 2023-06-15
夜读|凡事先行动起来
有书 2023-05-07
夜读 |人生的三次觉醒
有书 2023-02-19
夜读|学会凡事靠自己
有书 2022-06-13
夜读|做情绪的主人,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儒风大家 2022-06-04
夜读|凡事看开,诸事当“随”
诗词天地 2022-05-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