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首都,无疑是在媒体镜头下曝光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北京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仍然是变化。
曾经拥挤喧嚣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华丽变身为国际化金融科技中心;原来聚集大量拔丝厂、锅炉厂、变压器厂的海淀区东升镇,蝶变为人工智能企业汇聚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曾以“西瓜地”闻名遐迩的大兴区一隅,崛起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和国际氢能示范区……
除了这些“无中生有”的巨变,还有一些变化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已是沧海桑田:历经700多年风雨的朝阳门南、北小街,在街巷整治提升中焕然一新;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居民乘着“回天行动计划”的东风畅享美好生活;一度面临“空心”尴尬的南山村,在“百千工程”加持下成为“网红村”……
产业、民生齐头并进,经济建设、环境治理和历史文化传承相得益彰。作为记者,我们在忠实记录这些变化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追问: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促成变化的动力是什么?保证这些变化不背离初心的标尺又是什么?我们发现,在不同身份的受访者口中,几组词高频出现——
有求必应与无事不扰。“随时都在,无事不扰。”“要么不来,来了就是给你解决问题。”这是我们走访的几家高新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高度一致的操作。在他们看来,高新技术企业运营有自己的逻辑,作为园区管理者最关键的是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简洁高效的服务;企业不需要的时候,不折腾、不添乱,让企业专心致志搞研发、生产。亲清有为不乱为,让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形成合力。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园区产业能从零起步迅速壮大的重要原因。
刚性规划与柔性执行。在记者调研采访中,无论是城市更新还是产业开发,“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被反复提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永续利用,同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这份规划不仅统领了北京的城市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其理念被贯彻到了执行的细节。“我们有规划,但在执行中还会遇到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沟通,分类施策,协调解决。”正如清华同衡设计师张喆所说,调研发现问题和需求,按照规划的理念和方向去疏导、解决问题,才是执行的真谛所在。因此,北京为每个区都配备了责任规划师,随时调研对接需求;回龙观、天通苑地区通过居民代表协商议事,汇集社区治理的“金域良言”;为了保证稳妥推进整治提升,各级负责人不厌其烦地做群众工作,东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孙扬就曾8次登门同一个单位进行协商……在科学规划执行的刚性背后,是无数北京建设者坚持利为民谋的韧性和担当。
积极作为与有所不为。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中,随处可见奋进的姿态:研发人员对标国际前沿分秒必争,管理部门智慧服务细致入微,工程推进昼夜兼程……然而,更为难得的是,在这发展的炙热中始终保有纵观全局的理性和克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分院院长范嗣斌说:“就像我们做规划设计,有的东西要结合资源和发展去做,不能一开始就填满,给未来留出空间,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腾笼换鸟”“留白增绿”,疏解非首都功能,忍受转型的阵痛,看准的强力推进,但尊重规律,不搞一哄而上,不追求一蹴而就。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高质量发展的多元价值之间从来不乏冲突,北京的可贵之处在于努力平衡、兼顾,实现和谐统一,让城市的巨变不仅延展了历史的脉络,也落实成为人们可感可享的场景,保留未来无限可能。这正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鲜活的辩证法,因为这些,北京的发展才如此稳健有力,这座古老城市才如此朝气蓬勃。
文/记者 谈琳 孙明源 马爱平 钟建丽 华凌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