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级的国宝文物、体验独特的夜游、精彩纷呈的活动……今年国庆假期,多地博物馆再度实力“圈粉”,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地,博物馆人也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黄金周。有的博物馆甚至等到夜里12点多最后一名观众逛完离场后才闭馆,服务、诚意、精彩全部“拉满”。
观众多晚逛完,就多晚闭馆。据报道,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不设固定的闭馆时间,而是把“最后一名观众逛完离开”作为灵活弹性的闭馆时间,拉长了服务的时间维度,彰显了以游客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满满的服务诚意。
针对某个特定的博物馆,有的游客可能一开始没有预约,没有参观游玩计划,只是在东游西逛时临时产生了进门参观之意。有些游客可能把白天的游玩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到了晚上才想到可以去逛逛博物馆。博物馆秉持“只要有游客进门、有游客在就不闭馆”的服务理念,由着游客的“选择”提供延时服务,无疑给游客提供了更多参观机会和自由,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给游客的假日畅游、随性而游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这样的弹性闭馆理念,能让游客参观更全面到位、更细致从容,能让游客少留遗憾甚至不留遗憾。
实际上,弹性闭馆、延时服务也能充分释放博物馆的科普、展示、教育等功能,能让博物馆的资源被更多人共享,让博物馆体现更大的价值。弹性闭馆是游客需求和博物馆服务的双向奔赴,能够实现双赢乃至多赢。
当然,换一个角度看,博物馆弹性闭馆、延时服务,意味着博物馆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强度加大、工作难度增加。正是这些辛苦付出,为游客创造了随时逛、慢慢逛的机会,也擦亮了博物馆的服务品牌。这些辛苦付出应该被看见、被尊重,博物馆应该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轮休,按标准发放加班工资,保障工作人员的加班权益和休息休假权益。
近年来,民众逛博需求日益提升,进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同时毋庸讳言,一些博物馆包括一些知名博物馆的服务供给还难以满足游客多元的参观需求,不少博物馆还存在一票难求、开放时间较短等问题。缓解这种供需矛盾,对博物馆的服务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增加服务供给、实现服务挖潜扩容,成为博物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国家层面一直在倡导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适当延长开放时间。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错时开放、延时开放,鼓励开展夜间服务。今年7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策划云展览等方式,更大限度满足观众参观需求。
在实践层面,一些博物馆相继采取了延时开放、增加预约名额、开放夜场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舆论好评。像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这样把“最后一名观众逛完离开”作为闭馆时间,把开放时间拉长到了最大维度,是对民众需求和政策要求的积极回应。
现在,不少地方都在花式宠客,都在拼旅游、抢流量、争人气,“最后一名观众离场后才闭馆”也是实实在在的花式宠客。这样的服务理念给博物馆提升服务质量打了个样,值得更多博物馆学习借鉴。
文/唐山客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