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算增速超过65% 国产企业“跑步入场”
第一财经 2024-10-01 15:29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总算力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指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突破性技术发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取决于算力体系的能力。

在日前举行的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公布了我国算力产业的进展。他表示,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中国与美国位列全球算力基础设施规模的前两名,而在大模型的驱动下,国产算力需求在过去一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对智算的需求也快速上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智算算力同比增速超过65%。

“明年全国算力目标超过300EFlops,智算比例将达到35%。”一名参会的国产企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在大模型算力领域面临的商业机会已经逐步明朗。

国产算力份额追赶

智能算力正在成为我国算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截至2023年底,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总规模达到910EFLOPS(FP32),同比增长40%。其中,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的算力占比分别为32%、26%、5%、4%、3%、3%,全球超过70%的算力集中在上述六个国家。

“从人工智能模型角度看,2003年到2023年20年间智能算力需求增长百亿倍,这是构成目前算力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算力大会演讲中表示,除了算力增长65%外,去年我国存力规模也达到了1200EB,同比增加20%。此外,60%以上省市可5ms达到至少1个算力枢纽集群。

身处产业链中的企业们也在感受着这场算力革命带来的机会。

AI算力目前有由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基础设施构成的上游产业,也包括由第三方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网络运营服务、IT外包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构成的中游产业,以及由互联网、制造业、金融、能源等各行业企业用户构成的下游产业。

相较于中下游,行业对于上游的算力基础设施投入显得更为迫切,国产AI芯片、AI服务器、智算中心等在过去一年迎来了破局机会。

“今年我们预计营业额将达到400多亿元,而在三年前,这一数字只有100亿元。”超聚变董事长兼CEO刘宏云在计算大会上表示,来自于生成式AI重构业务架构、AI与数据的深度治理和整合的诉求正在不断涌现。

在他看来,国内的AI算力生态和路线相对是多样化的,大模型正在催生更多的AI算力需求,进入“智算”时代。

新华三集团总裁兼CEO于英涛也在演讲中表示,全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资比去年增长接近10倍,预测2024-2027年中国算力规模仍会急剧增长。

“包含服务器整机在内的制造企业产业链规模已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25%。”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翔在上述会议中表示,包括超聚变、麒麟软件等交互国产操作系统70万余套,新华三、分布式数据库产品累计销售收入超百亿元。

而在一国产算力头部玩家看来,在2026年,国内AI算力国产化占比将会达到50%,而这一数字在两年前只有22%左右,今年将有望达到42%。

挑战在哪里?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结构优化、换挡升级的重要引擎,更加迫切需要以算力设施为代表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畅通要素流动、经济循环的“大动脉”。

但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算力芯片生态仍然比较碎片化。余晓晖表示,“有几十款算力芯片,不同的芯片对应不同的开发框架、软件栈以及算子库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异构算力之间的协同稳定问题亟需解决。此外,算力的需求和供给中间目前存在很多错位,不能完全精准适配。”

目前,国内多数AI芯片厂商通常是以参与混合型算力的方式,加入数据中心、企业AI集群的建设当中。比如以英伟达相关产品来构建AI算力的主体,同时结合海光、寒武纪等国产芯片以及加速卡来构建AI算力,或者采取使用英伟达GPU进行训练、使用国产AI算力进行推理的模式,是当前AI算力构建的一种方法。

而除了硬件上的问题外,整个软件生态的标准化也需要更多生态方的参与。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一方说好”的效果并不持久,这代表行业没有建立起算力生态。“不解决生态问题,大家也用不起来算力。”

“算力是基础设施,也是AI发展的根,建好、管好、用好算力是产业链的共同责任。”刘宏云提出了三点倡议。一是厂商需要在用好算力上发挥作用,二是让资产算力真正成为好用的算力,实现商业闭环,三是呼吁对AI+数据走向行业给予更多的重视。

“在过去的一年多,公司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实现了多DC异构算力,多厂家、多生态广域到容器层面的调度上,这使得资源调度的效率和可使用的场景要广得多。”刘宏云说。

而在刘韵洁看来,利用好行业数据,既是算力产业的机会,也是中国大模型企业的机会。

“国内通用大模型短期内跟美国相比可能差距较大,并且追赶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但在行业领域,中国行业数据最完整、全面,这是追赶的机会。”刘韵洁表示,发展行业大模型需要政府、企业、资本一起努力。

刘韵洁认为,国内模型企业如果能够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把行业数据训练好、做好行业大模型,“完全可以走出中国道路”。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特斯拉算力水平等于国内车企总和?“转型”AI公司 算力、算法成未来决胜高地
财联社 2024-10-06
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科技日报 2024-09-29
拥抱AI浪潮 算力产业链跑出“加速度”
经济参考报 2024-09-22
国内最大智算中心即将投用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
证券日报 2024-08-24
天府智算西南算力中心正式投运 推动成都千行百业“智改数转”
成都商报 2024-07-04
布局云智一体算力基础设施 北京电信为“人工智能+”打牢底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1
中国移动算力中心北京节点正式投入使用 智能算力规模超1000P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5
专家学者热议大模型时代算力产业发展新方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