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京华大地绚丽绽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08:15
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56个民族成分齐全,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典型缩影,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城市,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窗口。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盛放,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在这里传扬。思想上更加团结统一,经济上更加共富共享,文化上更加创新交融,社会上更加互嵌共融,让生活在这座伟大城市的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了同心协力、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积蓄了重要动力。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9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北京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首都篇章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辽阔的疆域各民族共同开拓,悠久的历史各民族共同书写,灿烂的文化各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的精神各民族共同培育。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交融汇聚、多元一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奠定了社会整合的文化基础,保障了各族群众的共同利益,提供了彼此依存的情感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苦难、化解危机、实现复兴的内在支撑。

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56个民族成分齐全,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典型缩影,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城市,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窗口。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盛放,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在这里传扬。思想上更加团结统一,经济上更加共富共享,文化上更加创新交融,社会上更加互嵌共融,让生活在这座伟大城市的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了同心协力、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积蓄了重要动力。

从600多岁的蒙藏学校旧址“变身”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到北京民族文化宫内青春洋溢的兼职讲解团队;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博物馆之城”建设同步谋划,到连续多年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题材电影展;从支持民族乡村培育特色产业,撬动支农惠农政策资金向民族乡村聚集,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之中……各族人民群众在首都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谐,感受到了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京华大地的绚丽绽放,助力北京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争创示范标杆取得突出成就。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把握超大城市民族工作特点和规律,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使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才能营造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互嵌”为导向,北京民族团结进步的阵地逐步拓展到企业、乡村、机关、社区、学校等基层一线,民族团结进步的佳话不胜枚举。在鼓励引导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同时,将民族事务纳入“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社区网格化”等社会治理机制当中,“石榴花开美京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是北京对民族地区对口支援一以贯之的光荣使命。真情“输血”,倾力“造血”,北京把对口支援打造成了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各民族协同发展的领域更加广阔。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将继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奋楫扬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京华大地长开不败。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同心共筑中国梦
经济日报 2024-09-28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 2024-09-27
北京升级打造“融铸式”教育协作——京蒙学子共研共学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首都教育 2024-08-07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
新华社 2024-07-22
2024年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4亿元已全部下达
新华社 2024-06-29
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2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济日报 2024-05-19
王沪宁调研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新华社 2024-05-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