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在香港和纽约之间徘徊 阿里巴巴的双重上市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0 17:58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在2014年,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路演中,马云曾说过:“有人说,香港失去了阿里巴巴这个机会,我自己觉得是阿里巴巴错失了香港”。在香港和纽约,在东方与西方两个资本市场之间,阿里走过很长一段路,直到近日,阿里成为在港交所和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今年9月9日晚间,上交所、深交所发布公告,对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作出调整,阿里巴巴正式被纳入港股通,自9月10日起生效,这意味着A股股民今日起就可以通过港股通购买阿里巴巴股票。阿里巴巴双重上市之路,背后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一部资本史。

纳入港股通首日 阿里巴巴-W大涨5%

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的首个交易日,阿里巴巴-W股价高开逾2%,其后涨幅持续扩大,盘中涨超5%,不到半日成交额破百亿港元,位列港股市场第一。截至北青报记者13:30分发稿,阿里巴巴-W大涨4.98%,成交金额121.6亿港元。自今年4月低点以来,阿里巴巴-W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3%。

招商证券认为,预计阿里巴巴入通后相关主题的被动资金因成分股调整将形成买盘,同时南向资金或将主动配置,有望带来流动性改善。此前,高盛研报预计,在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南向资金将为阿里巴巴带来150亿至160亿美元的潜在资金流入。摩根士丹利研报提到,从长期来看,南向资金持股占比可能会稳定在10%左右的水平,为公司价值提供可观的增量支撑。

在9月10日举行的2024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及主席、菜鸟集团董事长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鼓励和推动菜鸟面向开放市场构建物流网络,在服务好阿里电商的同时服务多元化客户需求,成为全球商业伙伴共同的基础设施。”蔡崇信认为,要把握新型全球化、AI技术爆发带来的机遇,未来不只是要建立跨境的电商和物流通道,还要适应全球产业布局,构建一张服务未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全球物流网络。

“初恋”港交所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首次在香港上市,当时的上市代码为1688。当时上市的只是阿里的B2B业务。那次上市阿里融资17亿美元,超过谷歌成为科技领域融资之最,同时创港股融资纪录;开盘当天股价飙涨192%,创下了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市值超200亿美元,成为亚洲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紧逼雅虎日本。不巧的是赶上了金融危机,阿里的B2B业务严重受创。2008年3月,阿里的股价破发。到了同年10月,已经跌到一年前的发行价的3成以下,与高位相比,跌幅高达90%。

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正式从香港交易所摘牌退市。此前,阿里巴巴集团斥资近190亿港元对旗下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进行了私有化,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回购其余股东的所有股份并予以注销。此前,开曼群岛大法院已经于6月15日批准了阿里的私有化计划。开曼群岛是阿里巴巴公司注册地。当时的分析称,阿里巴巴退市的目的在于未来将阿里巴巴集团整体打包上市。同时,马云宣布回购雅虎20%股票,雅虎为激励其尽快上市,规定如果在2015年前上市便可再回购10%雅虎持有股权。

拒绝“同股不同权”阿里出走美国

随着上市以及更多的融资安排,马云及其创始团队的股权一直被稀释,到2013年,整个阿里创始团队手上的股权加起来仅有24%,马云个人占7%,而雅虎和软银却分别占到了24%和36%。经过多番博弈,马云在阿里内部实行“双重股权结构”,即同股不同权。马云和创始团队手中的股份拥有10倍的投票权。在这套体系下,阿里创始团队通过手中24%的股权就可以获得整个公司的控制权。

2013年,阿里巴巴推动集团层面重新上市,首选地还是香港。不过,这次上市却遭遇了政策难题,当时港交所不支持“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港交所甚至将这条规定视为底线。香港当时的上市规则规定,除获交易所同意的特殊情况,任何公司都不可发行股本权益有别的B股,这成为港股市场实行“一股一票”原则的基础。彼时,香港主流的声音认为,保障小投资者不受大股东鱼肉,维持市场公平,是港股的核心,绝不能轻忽。同股不同权会创造不公平环境,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而同股同权是一个清晰及简单的架构,在香港一直行之有效,维持现状才能维持香港金融市场优势。香港彼时的上市制度被业内称之为“经典股权制度。”

然而,内地新兴科技网络公司一般会倾向同股不同权的上市模式,这是因为企业初期投资大,但创始人多次引入投资者后,股权易被摊薄,需要通过同股不同权的架构维持创始人地位。阿里巴巴研究在港上市时,曾把同股同权的争论推至巅峰。

阿里重新上市核心的焦点在于,马云希望通过合伙人制度保证公司创始人及高管团队对阿里巴巴的绝对控制,马云心目中理想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马云、蔡崇信—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董事会—股东大会。如果得以成行,马云基本上可以自上而下控制上市之后的阿里巴巴。但这与彼时港交所的同股同权、大小股东一视同仁的原则相违背。而在美国该种“以小控大”的双重股权结构设置常见于科技类公司,以保证创始人在董事会的决策地位。

最终,阿里巴巴选择放弃在港上市,马云带着阿里远走美国。香港证券交易所则从9月至11月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不同投票权架构”咨询,讨论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可行性。香港资本圈、财经媒体圈掀起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大讨论。

纽约上市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股价飙升,收盘时市值跃至2314亿美元,超越美国两大电商巨头亚马逊和亿贝的总和。它不单是过去10年美国规模最大的IPO,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IPO。马云当天没有亲自敲开市钟,而是邀请了8名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普通淘宝客户登上了纽交所的敲钟阳台。当天全球阿里人都穿上了同一件T恤衫,这件衣服上印了一只景泰蓝淘公仔,还有两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股价的波动常常被视为整个中国科技行业的晴雨表。回顾阿里巴巴的股价历程,自公司在美股上市以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竞争、公司盈利状况等。

随着中美互联网对抗局势的形成,2024年7月29日,阿里巴巴被美国证监会依据《外国企业问责法案》纳入“预摘牌名单”。根据该法案,在美上市外国发行人聘请美国以外司法辖区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审计报告,无法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要求,则相关上市公司将被纳入“预摘牌名单”。该机构已先后将包括百度、京东、哔哩哔哩、拼多多在内的159家中概股企业列入“预摘牌名单”。上了名单的企业,除了国企,基本都在一边表达“将努力继续保持在美股上市地位”,一边准备后手。

阿里巴巴也宣布其拟透过向香港联交所寻求主要上市而成为一家双重主要上市发行人。阿里巴巴将继续留意市场动态,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并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的两地上市地位。

阿里“回港”

错失阿里巴巴等国内巨头的上市机遇后,2017年起,港交所改变了从前对“同股不同权”差异化表决权结构的态度,推出“差别投票权制度(分类表决制度)”,接受双重架构治理的企业。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赴港上市,以及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点。随着政策松动,2019年,阿里巴巴重回港交所完成“二次上市”,成为首个同时在港交所和纽交所上市的中概股。

2019年11月26日,香港,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个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2022年7月,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向港交所提交“双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申请。时任CEO张勇表示,希望港交所上市能够吸引中国和亚太地区更多元投资者。遗憾的是,阿里巴巴由于新版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定,无法按原计划完成香港主要上市,直至今年5月财报才公布将在8月底完成上市的目标。

二次上市和双重主要上市到底有啥区别?双重主要上市指一家公司同时在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且都作为主要上市地。而二次上市则不然,公司只在一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第二上市地通过存托凭证方式实现相同类型股票跨市场流通。所谓的“存托凭证”本质上是一种证券,托管机构购买境外公司的股票,并将其存放在托管账户中,然后发行相应的存托凭证。投资者购买存托凭证后,可以在本国交易所进行交易。二次上市地没有股票定价权,股价涨幅要看主要上市地的股价,缺少独立性。以阿里巴巴为例,香港二次上市的阶段,虽然可以在港股买卖阿里巴巴股票,但实质上买的是阿里巴巴在美股的“代金券”,阿里巴巴的港股股价是涨是跌,挂钩美股。

VCG111514726267.jpg

8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正式完成双重主要上市,其港股标记中代表第二上市的“S”也从其港币及人民币柜台的股票简称中删除。以市值来看,目前港股第一是总市值超过3万亿港元的腾讯,阿里巴巴以0.09万亿港元的差距位列中国移动之后,名列港股第三。在双重主要上市之后,阿里在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和其于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持续可予转换。更重要的是,阿里可以通过本次双重主要上市地的转换,增加对全球市场的吸引力,包括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配置阿里港股,更多内地投资者利用港股通的渠道投资阿里。港股通是连接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这有望为阿里巴巴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摩根大通在研报提到,在纳入港股通后的前六个月,内地南向资金流入可能高达120亿美元,约占阿里巴巴总流通股的7%。从长远来看,该比例可能会稳定在10%以上。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也展望,纳入港股通后,从长期来看,南向资金持股占比可能会稳定超过10%。

除去为进入港股通铺平道路,现在阿里双重上市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预防美股退市风险。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中美摩擦日趋激烈,如果极端一点,可以理解为阿里正在为日后美股退市作备选方案。“双重主要上市也是现阶段企业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动以及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的举措。”业内人士认为。

“不是香港错过了阿里巴巴,是阿里巴巴错过了香港。”2013年,马云甩下一句离别的漂亮话,然后转身离开,头也不回的奔向了纽交所。赴美上市前夕,阿里巴巴还曾公开承诺,未来条件允许将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内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长。2019年,时任港交所CEO李小加在接受《财经》杂志时表示:“阿里百分之百会回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当它认为香港市场能解决它的问题的时候,它就会回来。如果阿里发现它的股价在亚洲时段有交易的可能性,它有可能来。当然,增加一个上市地也会给它带来更多监管成本。一定是当它觉得好处比成本更大,它才会来。所以将来‘北水’可以通过互联互通机制买阿里的股票了,也许就是阿里回来的一天。”

五年之后,真如李小加预言,阿里巴巴与香港又紧密走在了一起。距离阿里在港交所第一次上市,已经过去了17年。阿里与香港的故事,仿佛一部资本市场的《奥德修纪》。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最新!蔡崇信大举增持阿里巴巴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9-16
阿里巴巴双重主要上市今日生效
第一财经 2024-08-28
阿里巴巴: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 将于8月28日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3
B站将港交所新增为主要上市 双重上市或成中概股回港主流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9
阿里巴巴回应“进SEC预摘牌名单”:力保两地上市地位
中新经纬 2022-08-01
SEC更新预摘牌纳入阿里巴巴等四家企业,中概股影响几何?
第一财经 2022-07-30
中概股双重上市潮起港、新交易所争辉
经济观察报 2022-07-30
解局 | 阿里巴巴再次“回家”
观点网 2022-07-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