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们的传奇之旅—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北青艺评
2024-08-10
+ 关注

中华世纪坛“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展共六个主题板块,涵盖了油画、雕塑、抄本、陶瓷、玻璃、珠宝、纺织品等多个品类的珍贵展品。135件展品中,威尼斯修道士弗拉·毛罗1460年绘制完成的世界地图尤为重要。读图时代,从这张地图出发,循着展览给到的图表线索,观众将会踏上一场什么样的旅程呢?

弗拉·毛罗地图:大航海时代的来到

踏入幽暗的展厅,泛着哑光的羊皮纸抄本、沉郁色调的《圣经》读本、充满油画质感的靛蓝与深红展墙,令人恍然进入神秘、幽深的中世纪。弗拉·毛罗地图静静地等待观众走近它,走进它呈现的那个时代人们眼中的世界。

这张地图和现在的世界地图不同,它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观众须旋转180度脑补,才能和今天的世界地图样貌吻合。受托勒密地心说影响,当时的西方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世界版图就是这样的圆形板块。

地图上汇集了约2800个地名、数百座城市、船舶、动物、大型建筑、山脉、道路、河流等标志性图像。右边是欧洲和非洲的部分,西班牙、葡萄牙、非洲大陆等均有显示,左边是欧洲人一直想要进一步探索的亚洲,其中中国占据了很大篇幅,画了很多城市。

弗拉·毛罗绘《世界地图》

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细节。地图上描绘的汗八里(今北京)城中宫殿林立,杭州水系环绕,成都毗邻河流,高耸的建筑、圆圆的穹顶和希腊城邦似的古典柱式,灵感显然来自欧洲宫殿,洋溢着异域情调和童稚的天真。

每个城市边都有弗拉·毛罗根据马可·波罗《寰宇记》内容写的“小作文”,介绍当地的风情面貌。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形容卢沟桥“桥身共有二十四个桥洞和二十五根石柱,全部以蛇纹石制成,工艺精湛……”,在地图上则描绘得巨大、奇特,石柱密集,十分接近这座桥梁的真实面貌。

如果把弗拉·毛罗地图仅仅视为艺术品,那就大大低估了它在世界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弗拉·毛罗根据马可·波罗对中国的记载及同时代其他探险者的游记、航海和地理知识绘制的这张地图,展现了一个高度接近事实的世界图景。地图精确绘出了非洲西海岸的地貌,葡萄牙人正是凭借这详尽的地理情报,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途经小亚细亚、中亚,最后到达中国。沿途经过的重要城市,弗拉·毛罗地图上都有绘制、标注,展墙上也同步放大、展示出来。马可·波罗的出生地威尼斯也在地图上标出,被标记为“Veniexia”。这行文字如今已模糊难辨,因为数个世纪以来,无数游客曾用手指着这里,说:“我们到啦。”

“威尼斯……建立在磐石之上,亦建立在愈久弥坚的公民和谐之上。它被大海环绕,亦受其世代子孙智慧的庇佑。”展墙上这段来自“文艺复兴之父”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的咏赞,道出了威尼斯的气质和风情。这座被称为“亚德里亚海明珠”的历史文化名城,缘于意大利地方自治的传统。七世纪建立了海上共和国,总督具有高度自治权,可以发动战争、发行货币,为凭贸易致富的家族敞开大门,制定章程维护各行各业的利益,在爱琴海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地区称霸一时。

制作于13-14世纪的威尼斯金币、15世纪的羊皮纸抄本《总督尼科洛·马切洛的就职盟誓》及《渔业行会章程》等展品,凸显了整个13世纪威尼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木板油画《费拉拉公爵埃尔科莱一世与其子阿方索一世抵达威尼斯》以线性透视、高度纪实手法,建构出从圣马可广场一路通向大海的开阔空间,使观众充分感受到威尼斯政治稳定、商业繁荣、开放竞争的城市氛围。在这种自由贸易、富有活力的环境中,走出马可·波罗这样一位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威尼斯商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剪影与雕像:高度写实的传教士样貌

与马可·波罗一起踏上东方之旅的还有谁呢?一幅剪影图像和两尊雕像组成的一组展品给出了答案。

据展方介绍,在博洛尼亚商会宫中的主保圣人雕塑群共有七尊雕塑,展出的这两尊分别为圣多明我像、圣方济各像,其他五尊则以剪影图示,让观众更深切感受到展品所处的真实场景,不失为一种新颖的展出方式。

1241年,蒙古人的到来令欧洲各国闻风丧胆。教皇决定派出传教士向东方传教,让蒙古人皈依教会,结盟共同对抗伊斯兰势力。西方传教士纷纷踏上前往中国的旅途,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即为最重要的两个修会。根据《寰宇记》记载,1271年,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再次出发前往中国,就带上了年仅17岁的马可·波罗和两名多明我会的修士,后因途中经历的地区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两位修士选择中途放弃。

圣多明我像

展出的两尊雕像如实反映出两个修会的特点:圣多明我像左手持一教堂,寓意对基督教义的坚贞不渝。他稀疏的头发、肃穆的面容、弯曲的嘴唇、繁密的络腮胡须,充满着孜孜钻研的痛苦激情;圣方济各像则被刻画得清瘦愁苦,眼睛深凹,眉弓突出,消瘦的脸颊、削薄的双唇、深深的法令纹,无不显示其清心寡欲的苦修生涯。与希腊艺术雕塑的人物都是完美、理想化的形象相比,这两尊雕像高度写实、极富个性,表现了传教士真实的样貌。

圣方济各像

展厅中,一个铜镀金的小小圣物匣静守一隅,哥特式造型,塔尖笔直高耸,由七个三角侧面围拢而成,錾刻着精致的几何纹饰。塔身由两层栏杆式立柱构成,疏密不一,欲掩未掩。圣物匣通体沐浴着柔和的光影,凝神细看,纹饰的每根线条都是这样清晰,仿佛触手可摸但又遥不可及。

商业与商品:欧亚通路打开,东西文化交融

展厅的温湿度、光照度都被控制在特定范围,幽暗的光线很容易让人忽略展墙上的一幅幅插图。而事实上,这些插图对理解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理解作家、探险家和制图师们何以对《寰宇记》有如此浓厚的兴趣提供了线索。

这些插图描绘的是马可·波罗那个时代世界的贸易景象,取自序厅第一件展品、法国国家图书馆藏Arsenal5219号抄本《寰宇记》。展方从这部抄本的197幅插图中挑选出与中国密切相关的17幅插图布置在展墙上。观众可以看到画师描绘了汗八里(今北京)规模宏伟,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铺满街道,忙碌的商人与满载货品的驮驴穿梭其间。而在西夏都城,一名商人正在贩卖骆驼毛制成的织物,位于沙特阿拉伯海湾处的亚丁地区及其港口,正停靠着满载货物的航船。

5219号抄本《寰宇记》

正如马可·波罗所言,尽管曲折艰辛,险情不断,甚至商人们远赴东方世界之前都要写下遗嘱,但人们对东方商品的期待却未曾改变:丝绸、珠宝、香料,以及来自西伯利亚东部的毛皮,当然还有瓷器,都是西方社会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马可·波罗所处的13世纪正是蒙古人纵横欧亚的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后人长达百年的世界征略,全面打通了欧亚大陆曾相互隔绝的道路。统治者为商贸活动提供畅达的交通和安全保障,在广袤的国土上遍设驿站,并开放给商人、传教士,为马可·波罗这样的商人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展出的这些大多和马可·波罗同一时代的文物,讲述的也正是东西方贸易和物质文化交流融合的故事。

展厅中这个制作于14世纪的半球形碗,黄铜雕刻嵌银,是伊斯兰金属器中常见的一类器型。装饰纹样铺满了整个器面,漩涡花饰繁密交织,穿插着古兰经箴言。碗底内侧装饰六条小鱼,长尾摇曳,你追我赶,线条轻灵流畅,环绕而成漩涡状图案,表达希望获得神的祝福和庇佑,和敦煌莫高窟第407窟中的“三兔共耳”藻井活跃奔跑的神态十分相似。鱼在佛教文化里是八宝之一,鱼行水中,畅通无碍得解脱,象征着复苏、永生。鱼眼常开,象征着赐福。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实现了交融。

土耳其儿童长袍

来自佛罗伦萨斯蒂伯特博物馆的土耳其儿童长袍,是经典的土耳其开襟袍式样。但蓝底金银真丝织锦面料却是意大利制造,而饰有棕色印花的金色亚麻衬里则源自印度或波斯地区,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纺织品贸易的蓬勃发展。和瓷器一样,这是东西文明交往中重要的一环。

马可·波罗《寰宇记》中首次记录了西方人与瓷器的邂逅:“有一个名叫亭州的城市,那里制造出许多我们能够见到的最美丽的瓷碗……它们从这座城市被运往世界许多地方。”马可·波罗笔下的亭州很可能就是著名的瓷器烧制中心景德镇。

展出的两件青瓷大盘为15世纪龙泉窑出品的外销青瓷,自元代起,这种大型模压瓷盘就销往亚洲其他地区。元朝是开放包容的多民族国家,汉文化、伊斯兰文化、蒙古文化碰撞、融合,产于西亚的青花料及其装饰技术,与景德镇本土优质的制瓷原料、烧造技艺融合,促使元青花大放异彩。元代烧制的高足杯酒器,可能就是适应蒙古游牧生活和伊斯兰地区席地而坐的传统烧制的。

展厅里来自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青花缠枝花卉纹盘、卵白釉高足碗、青白釉高足杯、蓝釉爵杯等瓷器均体现了这一特点。特别是青白釉,釉色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大量通过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外销。釉里红“不饮空归去 桃花也笑人”铭转心盏则更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味。

冷兵器与风向标:军事抗争、贸易争夺之见证

展厅入口处展墙上的“12—14世纪的东方与西方:时间线”图轴,清晰地展示了蒙古人三次西征、建立四大汗国、铁骑踏遍欧亚大陆的壮举。而刀、剑等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也是丝绸之路上激烈的军事抗争、贸易争夺之见证。

冷兵器时代,剑、盾、头盔、护甲等都是近距离直接杀伤的必备装备。展出的一组包括侧剑、笼手剑、圆盾、盔甲手套等欧洲传统兵器中,细长的侧剑颇似意大利电影《佐罗》中佐罗拿着的刺剑。佐罗穿着一袭黑色披风,戴着面具,谈笑间为何能挥剑斩断四方而又潇洒离去呢?

佐罗手持的迅捷剑和侧剑一样,虽然细长轻薄,但柔韧性极好,不易折断,便于进攻而不会伤及自己。当时,意大利冶炼技术蓬勃发展,能工巧匠们相互比拼,争相锻造出精美绝伦的盔甲装备。如这件装饰考究的佛罗伦萨美第奇军械库藏品“盔甲右手套”一样,虽然保留着战斗盔甲所具备的防御功能,但更多时候是供游行庆典时佩戴,彰显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

带有锁子头巾的头盔与侧剑

来自伊斯兰世界的一组兵器则是别有风情。这件“头巾”形头盔因外形肖似伊斯兰经典头巾样式而得名。头盔表面饰有凹槽和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刻写的铭文,刻有规则的几何花纹装饰,这是为求得神的保护和赐福,人们从古兰经中提取神圣话语刻在头盔上。还有一些短句记录这件头盔的订制始末:“为强大的苏丹、雄伟的大汗、一国之主的珍藏而造。”深灰色的展板,烟灰色的头盔,银灰色的冷光源,使这些来自遥远时代的兵器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优雅之美,默念着展墙上“这是鞑靼人作战前的习俗。当响板和鼓声响起时,他们投入战斗。”冷静克制、忠诚奉献的勇士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类似的装饰铭文也出现在来自米兰波尔迪·佩佐利博物馆藏《多功能天文仪、玫瑰罗盘和风向标》这组展品中,这是大航海时代跨洋航行的必备辅助技术,也是常见的艺术主题。两层的圆盒上刻有日晷、城市纬度、月历等,集地理位置、天文和风向测算等功能于一身。圆盘外侧刻有拉丁文箴言,意为“时光荏苒,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老去;逝者如斯,日子在无声无息间流逝”。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上,海水浩渺、漫无尽头,夕阳西下、前路茫茫,探险者怎不生出如此感叹。

然而,未知世界往往有着绝美风景。在展览结尾处,马可·波罗《寰宇记》提到在中国遇到的奇特生物,激发了罗马珠宝商宝格丽的设计灵感,1968年推出了这款精美的蛇形手镯,时尚、妩媚而又有一丝邪魅、令人胆寒的魅力。

一切未知的领域,充满艰难险阻,充满始料未及的挑战,但也同样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从马可·波罗到哥伦布、麦哲伦,一直到1858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给美国总统发去贺电庆祝跨大西洋海底电缆成功铺设,被大西洋割裂的世界连成了一体,人类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息。而月球上那座被命名为“弗拉·毛罗山”的环形山,曾保守多少静谧的激情,又将见证多少天与地的传奇?

文/秦雪岭

编辑/史祎

供图/樊毅、曲美

相关阅读
观展|“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大展于中华世纪坛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2
15家中、意文博机构135件珍品 带你重温马可·波罗的《传奇之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0
马可·波罗数字人登陆上海 多维度展现“书中世界”
中国新闻网 2024-07-05
清华大学举行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校长勉励毕业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30
“长短课”道阻且长,更需行稳致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3
“长短课”道阻且长,更需行稳致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3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第一推手”马可·穆勒:做中国电影的同路人 我会“永远在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5
《重走马可·波罗之路》看片分享会在伦敦举办 中英合拍纪录片真实展示魅力中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