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格大会召开,释放重磅信号!
北京青年报政知见 2024-06-24 22:51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几个重要信息值得关注。

时隔两年多

这次会议规格很高。

据央视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强主持大会,丁薛祥宣读奖励决定,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

出席大会的还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

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军队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两院院士、部分外籍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等约3000人参加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时隔两年多再次颁发国家科技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1999年设立,2000年首次颁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分等级,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截至2023年度,共有37人获得此奖。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当时,习近平向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颁发奖章、证书。

在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薛其坤院士今年61岁,是历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全国科技大会

此次是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共同召开。

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有不少重要会议。

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2012年7月、2016年5月,我国两次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本次会议的名称,是“全国科技大会”。

再来看两院院士大会。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国家科学技术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十八大之后,两院院士大会曾多次召开。

2014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

2016年5月: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

2018年5月: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

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

2022年5月: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

2024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

“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

就科技发展而言,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

目前科技强国建设进展如何?大会给出了最新判断: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数据变化为证:

2012年至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3327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64%,超过了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212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从4.8%升至6.6%;

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多年保持在世界首位;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多年蝉联世界第一,高被引论文数保持世界第二位;

2023年,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排名,中国以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成为拥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国家。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监测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工作情况

但同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短板如何补?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

同时,习近平还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

政知君注意到,2023年,为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对科技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重构,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023年8月,科技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央科技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在地方层面,今年,由省委书记、省长挂帅,河南、内蒙古、浙江、辽宁、江西、吉林、四川等多个省份组建的省级科技委员会已陆续亮相。

资料|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董鑫
编辑/马晓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