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范雨素:诗人小海
北京文学 2024-06-15 12:00

小海是商丘人,有一次我在皮村碰见小海,我们聊了一会儿。我和小海聊起“宋襄之仁”这个成语,我说宋襄公就是你们那里人,你们商丘人有不朝周的习俗,我们湖北人的口头禅是不服周,铆起搞。“宋襄之仁”虽是个贬义的成语,但宋襄公的仁义却是君子之风。宋襄公在史书里被称为最后的贵族,留下来的古迹有望母台等。

我让小海给我讲一讲他们村里的事。我想找到这块土地上“关于仁义”的延续。中华文化史一直有“兴灭国,继绝世”的文化。小海想了想,说他小时候,有一年腊月,村里来了一个有精神病的流浪汉,睡在村旁的麦秆垛里。村里人看见了,把麦秆垛掏了个洞,有人送被子,有人送包子,有人送馍,把这个流浪汉供养了起来。供养了几个月后,这个流浪汉又因为心梗猝死。村人报案后,公安局也找不到流浪汉的家人,村里人又集资把流浪汉埋在村旁的荒地里。

去年冬天,我和中国传媒大学的焦文娟在小海的诗歌商店闲坐。我们说起中传的花在春天开起来时如花园一样。我对小海说,你要是春天去中传赏花,肯定会受到中传同学的热情招待。小海说,前几年,每年都有几拨同学找自己拍作品,作为毕业论文用。我问小海有多少拨孩子来拍过了?小海说,约有二十几拨的孩子来拍过他呢!我又问小海,这两年怎么没看见同学们来拍你?小海说,听同学们说了,老师说的,不要拍小海了,拍来拍去就是小海在发泄愁苦的情绪,没有新鲜的。这两年没有同学们拍他了。小海又接着说,原来拍他的同学们现在都毕业了,应该都告别母校,四海为家了。

我观察到有同学拍小海时,小海总是不怨不尤,温柔敦厚地接待,不吝啬自己宝贵的时间,不计算得失和利害,有君子之风。

商丘大地上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在袁荇和小海身上具体地呈现。

范雨素,湖北襄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老舍文学院学员,皮村文学小组成员。现在在北京做家政工。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随笔|范雨素:省高考状元袁荇
北京文学 2024-06-15
随笔|范雨素:如果能反转时光,回到民国的绍兴
北京文学 2024-06-15
文学|范雨素:听商丘人讲商丘的故事
北京文学 2024-06-15
富德生命人寿秦皇岛中支与北京分公司联合开展“小海豚计划”公益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3
又见流浪大师? “流浪汉”在小镇教英语 学生多了 主播更多
成都商报 2023-06-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