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温来袭,如何防范中暑、热射病?专家提示
央广网 2024-06-09 21:25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天(6月9日),北方高温继续发展,华北、黄淮等地高温范围扩展、强度增强。明起至13日,本次高温过程将进入鼎盛期,河北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北部多地最高气温将持续维持在40℃或以上。各地高温来袭,如何防范高温带来的中暑甚至热射病的发生?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继海给出提示。

刘继海介绍,热射病可理解为严重的中暑。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三种不同临床表现。对于人体而言,从先兆中暑、中暑到重症中暑,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如果轻度不适时能及时发现、处理,就可大大减少发展到重症的几率。

刘继海提示,高温天,当身体不适时及时判断是否中暑、处于哪个阶段,及时止损,能在最大程度上防止重症出现。

先兆中暑: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出现相应症状要立刻离开高温环境,及时转移到相对清凉的环境,注意补水,症状可以完全缓解。但如没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发展成中暑。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抽筋。

高温天气,人体大量出汗,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造成机体肌肉痉挛。因此,热痉挛患者除了感到头晕、乏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量出汗,同时伴有肌肉痉挛,以腿部肌肉,特别是小腿肌肉痉挛最多见。需让患者快速转移到相对清凉的环境下休息,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缓解热痉挛症状。

热衰竭:突出表现为血压下降。

出现以上症状没有及时处理时,患者可能会进入热衰竭阶段。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持续丢失,就会造成血压下降,患者全身状况变差,但神志基本清醒。此时,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往往会伴随发热,体温达到38°C~39°C,头晕、乏力甚至痉挛等表现可同时存在。此时,需有效降温,要到医院配合静脉输液来补液和补充电解质等治疗措施。

热射病:体温进一步升高(往往会超过40°C),神志障碍或昏迷,危及生命。

若出现上述症状时未得到正确干预,患者体温进一步升高,往往会超过40°C,会出现神志障碍或昏迷,最严重情况下,体温过高会带来脑细胞损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可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后遗症。其治疗以降温为主,减少高温对机体的持续损伤,再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尽可能保护患者脏器功能。据现有数据,热射病死亡率为60%~70%。

如何尽量避免高温带来的损害?

国家疾控局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给出了详细指导。

1.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要尽量避开高温,避免剧烈活动。户外玩耍的儿童尽可能待在阴凉处,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敏感人群应保证水分充足,补充电解质,主动、多次、适量饮水。

2.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需要服用利尿剂,要及时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可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应咨询医生如何补充电解质。

3.户外作业人员在进行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应每15分钟至20分钟喝1杯水。工作时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尽可能将高温暴露较多的工作安排到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要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定时休息。

最后,专家提醒,出现先兆中暑症状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若病情并未缓解或变严重,应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全国多地“炙烤”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高温来袭,如何有效防治儿童中暑?
健康中国 2024-06-15
高温中暑分几个阶段,如何尽早识别,哪些人容易中暑?
北京市疾控 2024-06-14
陈奕迅中暑休克晕倒!高温的危险很多人不知道,这份中暑应对指南快掌握!
科普中国 2024-06-13
高温天气,这份中暑急救攻略请收好
健康北京 2024-06-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