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称比亚迪不会过度营销,计划用十年时间将工程师数量增加至20万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08 20:41

“我们不可能过度营销,也不可能通过巨大流量来谋求一时的发展。真正创造高端品牌还是靠产品力,产品力的核心要靠技术创新。”6月6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当天超100名股东参会,股东交流提问环节时间长达75分钟。

2023年比亚迪研发费用达395.75亿元,同比增长112.15%。截至2023年年末,比亚迪研发人员数量超过10万人,同比增长近50%。此外,比亚迪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将工程师的数量从目前的10万人增加到20万人。

对于比亚迪此前相对薄弱的智能化方面,王传福表示正在加码投入。在他看来,AI在汽车产业主要应用于智能制造和智能驾驶。在智能驾驶方面,目前比亚迪有4000多名工程师参与研发,覆盖软件、芯片、算法等领域,计划投入1000亿元,聚焦包括生成式AI、大模型等在内的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同一天,腾势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在直播中披露了比亚迪智驾团队的相关情况,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拥有超过4000人的团队,仅软件工程师就有3000人,自动驾驶团队一个月发工资就要10亿元。

“我们要做到智驾第一梯队,搭载比亚迪集团这么多的车型,要做的是从底盘架构开始做的非常庞大的体系,这需要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赵长江表示。

从规模来看,比亚迪智驾团队仅次于华为,后者2023年底的智驾团队超过7000人,此外小鹏汽车今年第一季度智驾团队已超3000人,极氪、蔚来、小米的智驾团队规模均在1000人以上。

智能化之外,继续上攻高端市场也是比亚迪今年发力的重点之一,这一重任“花落”腾势、方程豹、仰望三个品牌。

王传福称,比亚迪根据中国市场来设置产品布局,中国平均的汽车消费客单价在16万元左右,因此公司在这一细分市场布局了多款车型,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大势不可挡,先把15万元到16万元之间的车型做好。

同时,比亚迪也在布局中高端市场,坚持用新能源最新的科技来打造高端品牌形象。据其透露,今年七八月份,腾势将推出轿跑Z9 GT,搭载比亚迪全新三电机技术平台,对标宝马5系、奔驰E级和奥迪A8。

“全世界‘Number One’的卷王应该是比亚迪,因为比亚迪有超低的成本。我们不善于卷价格,更擅长卷价值,卷智能化、卷豪华舒适、卷安全、卷高质量,卷卓越的用户体验。”前几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公开表示。

对此,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直播中回应称:“技术好、产品好,价格又好,消费者是受益的,这才叫好价值。现阶段,比亚迪旗下的腾势、方程豹、仰望等品牌,也为用户提供了30万元至100万元的好产品。我们确实在卷,但更多是在卷技术、卷规模和卷产品。”

比亚迪产销快报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18万辆,去年同期为24.02万辆,同比增长38.13%。今年1~5月,比亚迪累计销量约127万辆,同比增长26.8%,已完成其年销目标(360万辆)的约35%。

随着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两款新车的上市将有望进一步助推其销量。6月6日,秦L DM-i万人交车暨千媒众测开营仪式在深圳举行,实现了官方宣称的“发布即量产,上市即交付”。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走访深圳、北京车市时了解到,部分门店秦L DM-i日均订单量达到4辆,现在预订需要一两个月后才能提车。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等中旬试驾车到店后,订单量会增长更快。”

此外,海外市场也成为比亚迪新的增长点。今年前五个月,比亚迪共出口乘用车17.64万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比亚迪高管处了解到,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目标为50万台。照此计算,目前已完成该目标的35%。

根据规划,未来比亚迪的资本开支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公司将主要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本地化建设,以抓住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绝佳黄金期。

王传福表示,目前比亚迪在中东、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区域的海外市场已取得初步效果,但海外各个地区的充电设施建设、政策完善以及相关的市场宣传铺开仍需时间,未来比亚迪将加大研发和创新,以及本地化产业链的建设、产能的储备,加快推广先进汽车的中国方案。同时,在欧洲、南美、东南亚等海外地区,比亚迪已经开始建设工厂。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首搭第五代DM技术,开创油耗2时代,秦L DM-i上市售价9.98万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插混市场陷入“混战”:比亚迪再出“杀手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29
综合续航可达2100公里,王传福:中国插电混动汽车已在“世界之巅”
澎湃新闻 2024-05-29
比亚迪突放大招!
中国基金报 2024-05-12
北京车展|比亚迪海洋网再添实力爆款,登陆北京车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