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要凭真能力,别掉进虚假代评陷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07:20

两年多过去了,张健依然没有拿到期待已久的工程师中级职称证书。据中青报报道,2021年10月27日,张健和湖北武汉德育优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职称代评合同。合同约定,只要通过官方组织的能力测评,她就可以拿到证书。后来,她被告知通过了能力测评,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拿到证书,6000元报名费也没有退回。一段时间以来,记者收到多条线索,不少年轻人与德育优才公司签订职称代评合同后,迟迟没有收到自己的证书,该公司也人去楼空。

“职称代评”服务如果只是提供咨询、代办有关手续,无可厚非,但如果变为帮当事人伪造评审材料,做出“包过”、“年限不够可评”、“不需提供业绩贡献直评”等虚假承诺,则涉嫌违规经营、虚假宣传。至于以“职称代评”为名,诱骗当事人签订虚假合同,却并不提供任何代办服务,则是以有偿代办职称为诱饵的诈骗。

其实,针对“职称代评”虚假宣传、虚假合同与代办诈骗问题,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展过对这一问题的专项治理,但是,还是有机构运作“职称代评”业务,“职称代评”乱象依旧存在。

治理这一乱象,一方面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对虚假宣传、虚假合同、职称代办诈骗加大查处力度;另一方面需要评职称者打消通过购买职称代评服务搞定职称评审的妄想,提高对中介机构服务的识别能力。评职称要靠真本事,从本质上说,花钱请机构包装材料、违规运作职称评审,也属于当事人弄虚作假。除此之外,各地职称评审委员会要严格材料审核,让虚假材料、代写业绩及论文等难以通过严格的评审,让违规运作职称代评、代办望而却步,以此斩断职称代评利益链。

有个别人虽然符合职称评审条件,但本人很忙,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有关评审职称的事务性工作,如整理、提交材料等,只要提交的材料完全是委托人本人的,不存在伪造、虚构,就符合法律规定。不过,这类服务的收费并不会很高,有此类服务需求的人也不多。

花钱购买职称代评服务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本人材料并不过硬,甚至完全不具备相应资格,却想评上职称。一些非法中介机构就盯着这一群体,通过虚假宣传来招揽生意,有的则进行诈骗。对于这些委托人来说,一旦被人发现,这些靠不法手段获得的职称也会被取消。

因此,对于这些扰乱职称评审的非法机构、人员,要严格查处。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评审职称者的教育,不能谋求通过购买职称代评服务,靠伪造、包装材料评职称,掉进虚假代评代办的陷阱中。严格说来,在购买的“职称代评”服务中,包含伪造材料、代写论文等服务内容,本身就不合法。这类行为只要存在,就属于弄虚作假行为。考虑到现实中存在的“职称代评”服务,职称评审委员会必须坚持独立与专业评价,不能出现评审专家与中介机构里应外合,为伪造材料参加评审者“开绿灯”,破坏职称评审的公平公正。

对于购买“职称代评”服务这一需求,也有舆论指出,这源于“唯职称”评价体系。在此评价体系下,一些人为获得职称而购买代评代办服务,并由此遭遇诈骗。这需要理性看待,对于当前职称评审中的代评代办乱象,一方面需要严厉治理,对弄虚作假零容忍;另一方面,也要深入推进破除唯职称评价改革,重视人才的实际能力与工作贡献。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别让职称评审骗局干扰人才队伍建设
工人日报 2024-11-21
零材料申报、代评包过?这些职称骗局要小心
新华社 2024-11-15
重要提醒!职称评审“全程代办”“花钱保过” 一律为虚假宣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4
北京市人社局提醒:职称评审“花钱保过”等,一律为虚假宣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3
涉案金额高达5000万元 职称“免试评定”这样诱导受害人
中国之声 2024-10-23
职称代评“保过”实为挖坑骗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3
“职称代评”“花钱保过”坑骗了多少人?
工人日报 2024-10-21
“职称代评”“花钱保过”坑骗了多少人?人社部门提醒
工人日报 2024-10-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