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华到普华 严监管“敲打”审计看门人
北京商报 2024-06-03 10:22

一纸涉财务造假罚单过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游戏”恐难继续。近期,证监会对恒大地产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作出处罚决定,这也让处在风口浪尖的普华永道舆论压力骤增。被客户接连解约、市场舆情不断,普华永道似乎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局”。

与普华永道同被市场审视的还有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大华所”),由于涉及金通灵财务造假案,大华所也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严监管下,从大华所到普华永道,市场已经对审计机构划下了一条不可财务造假的审计底线,监管、市场、上市公司正在用实际行动对财务造假说“不”。

正推进对普华调查

自今年3月恒大地产财务造假遭到了证监会处罚后,身为审计机构的普华永道就遭到了市场广泛议论。如今,证监会已推进对相关中介机构的调查。

5月31日,证监会对恒大地产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作出处罚决定,其中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对恒大地产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重罚之下,中介机构也难辞其咎。证监会明确表示,正在推进对相关中介机构的调查。而作为恒大多年审计机构的普华永道,自然也成为了市场、投资者问责的主要对象。

除了普华永道之外,大华所近期由于涉及财务造假案也被市场关注,并且公司已经拿到了“罚单”。

5月13日,据江苏证监局官网,对大华所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主要涉及金通灵财务造假案。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结合违法行为跨越新旧《证券法》适用的特别情形,依据《证券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江苏证监局决定责令大华所改正,没收业务收入688.68万元,处以3443.4万元罚款,并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康德智库专家、北京市两高(上海)律师事务所郭凤丽律师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其首要职责是确保客户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必须坚守职业道德,不为任何利益所动摇。其次,对于高风险的审计项目,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重伤”审计业务

A股市场上,财务造假屡禁不止,监管一纸罚单落地后,市场对此视若无睹,对涉事中介机构也颇为“宽容”,审计客户更是“不离不弃”。严监管下,中介机构的“好日子”走到末路。

从市场对大华所、普华永道的反应来看,上市公司对于中介机构涉及财务造假不再置若罔闻,大华所、普华永道纷纷遭到A股客户解约。

经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普华永道已经遭中国中铁、中国人保、招商银行、迈瑞医疗、青岛港、粤电力A、宁波远洋、北辰实业、沪硅产业、东鹏饮料等10多家A股公司解约。

大华所则遭到伊利股份、福瑞股份、成都路桥、酒钢宏兴、寒锐钴业、华谊兄弟等几十家A股客户解约。

经同花顺iFinD统计,2023年,普华永道A股客户共107家,合计审计费用8.79亿元;大华所A股客户共411家,合计审计费用4.9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华所被罚目前已经影响到其负责的IPO、再融资项目。其中,5月27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江西艾芬达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芬达”)IPO处于中止状态,原因系公司需更换申报会计师。

5月28日,天山股份发布公告称,因本次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事项聘请的大华所被证监会依法限制业务活动,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申请被深交所中止审核。

经同花顺iFinD统计,大华所目前负责的IPO项目近40单,再融资项目10单。

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年,大华所负责的不少审计项目被北京大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北京大华国际”)和深圳大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深圳大华国际”)分走,并且大华所不少审计人员跳槽至北京大华国际、深圳大华国际。

有媒体曾质疑,北京大华国际与深圳大华国际是大华所早已备好的“马甲”,疑似上演会计所“金蝉脱壳”。不过,该质疑目前尚未被监管认定。

审计底线不可碰

业绩是上市公司立足之本,财务数据若能造假,中介机构的公信力何在?严监管下,财务造假应是一条不能逾越、也不可逾越的底线,而这条底线需要监管、中介机构、上市公司三方共同守护。

监管方面,证监会不断提及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财务真实性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石,财务造假破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毒瘤”。

另外,在今年下发的退市新规中,监管也新增了财务造假的ST指标,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载明的事实,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尚未达到退市标准的,将被实施ST。

监管严打财务造假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也开始纷纷远离“问题所”。郭凤丽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企业“换所”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对于透明度和公正性的强烈要求。当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涉及到财务造假案时,客户往往会出于对公司利益和声誉的考虑,选择解约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伴随着监管趋严,未来审计机构在市场上的公信力将成为决胜关键,必须保证其负责审计项目数据真实、准确,这也需要审计机构稳扎稳打,累积市场口碑。张雪峰进而指出,未来的审计机构还将在技术、网络安全、综合服务能力、人才、全球化、本地化服务、法规适应、客户体验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审计机构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郭凤丽亦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审计机构未来的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但也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在竞争方向上,审计机构需要严格把控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以及拓展业务领域等方面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从大华所到普华永道,在监管以及市场反应的双重推动下,审计机构也将从无惧财务造假走向不敢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毒瘤,更是中介机构永不可跨越的“禁区”,一旦涉及财务造假,多年建立的公信力也将瞬间崩塌。财务造假并非儿戏,审计机构且行且珍惜。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北京大华国际更名为北京德皓国际
中新经纬 2024-06-11
上市公司造假案重创大华所 银行间市场业务暂停承接
证券时报 2024-05-23
大华被罚背后:80余家上市公司已改聘“大华国际”,换汤不换药?
中新经纬 2024-05-22
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多家券商被立案
证券时报 2024-04-18
普华永道回应“审计恒大失败” 中介机构“看门人”遭遇信任危机
上海证券报 2024-04-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