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日期不能“捉迷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6-03 09:30

“生产日期藏得这么严实,是怕被人找到吗?”不少人在商场、超市购物时遇到过这样的困扰:想确认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却好像在“捉迷藏”——从标签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搜寻“线索”,“见封口处”“见包装袋”“见瓶身”……好不容易找到生产日期字样,却又因印刷不清晰、字太小,或混杂了其他意义不明的数字和字母,难以辨认。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消费者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食品标签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好找、看不清、不易算”等问题逐渐增多。

生产日期“捉迷藏”,怎么破?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提出包括“采用‘见包装物某位置’的形式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其位置应当清晰明显、描述准确、易于查找”“以白底黑字等背景颜色与日期颜色对比明显的形式清晰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内的8条规范,以鼓励企业优化标签标识,方便消费者清晰辨识相关信息。

食品包装上的标签是食品的“身份证”,上面呈现着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成分和生产厂家等各种信息。其中,生产日期与保质期一直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对于这些本应该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的关键信息,为何一些食品企业却要遮遮掩掩搞些“小操作”,让消费者难以查看和辨识呢?

究其原因,成本因素或许是主要考量。有经验的消费者一定清楚,超市货架码放食品,往往是按照生产日期从近到远的顺序,越靠里的越新鲜。如果一眼就能看到生产日期,消费者便总会优先选择最新生产的食品,导致临期食品无人问津。此外,一些食品企业为了快速吸引消费者眼球,往往把更多资金、包装版面用于设计、印刷突出产品特点的内容,过分追求包装的美观度,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标注,仅满足字号大小的最低要求。

食品生产日期是否被清晰地标出来,是关乎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大事。事实上,中国对食品标签的标注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容易辨识。去年3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食品相关产品标识信息应当清晰、真实、准确,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可见,生产日期“捉迷藏”涉嫌违法违规,应依法予以处罚并勒令其整改。只有正确发挥标签的应有作用,才能为百姓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从企业角度讲,让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易找到、看得清,是企业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表现,也是企业责任之所在。此次《公告》在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上作出更为具体的规范,为企业如何优化标签标识打了个样。《公告》发布后,一批产业基础好、产品销量广、改进意愿强的食品企业,已率先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标签标注。能够设身处地站在消费者立场去优化改进,又何尝不是赢得消费者信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之道呢?

食品安全无小事。相信在市场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等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生产日期“捉迷藏”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治理,营造出一个让百姓看得清楚、吃得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文/孙懿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特殊食品标签“新”要求 涉及生产日期标注位置、字号大小等方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字太小、藏得深,食品生产日期标签为啥“躲猫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31
生产日期字太小?食品标签非小事
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4-03-28
市场监管总局: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调查|位置不好找、颜色看不清……“生产日期”为啥这么难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