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京城儿童戏剧演出市场繁花似锦,儿童剧创作呈现新风采新创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03 08:00

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里,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与《毛毛虫Momoda’》中的演员们零距离接触,在音乐、香氛和温馨美好的沉浸式环境中,一起体验成长;中间剧场里,来看《那个小孩》的小孩们,看演出前先玩起了“跳房子”,还走上舞台探索体验,参加剧场探秘工作坊;天桥剧场舞台上,首部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童话芭舞剧《九色鹿》深深吸引着台下小观众的目光,学跳舞的孩子们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跳得像台上的中芭舞校小学员们这样精彩;国家大剧院不仅各个剧场上演不同风格和内容的儿童节演出,还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让全国各地的孩子们都可以同步观看当晚上演的“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一主题演出……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北京儿童剧演出市场呈现出比以往更加繁荣热闹的景象。多姿多彩的儿童剧作品纷纷亮相,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形式新颖,充分展现了儿童戏剧创作的新发展与新特色。

内容丰富 传统文化与当代创新多元融合

中国儿艺经典儿童剧《西游记》“六一”又如期在中国儿童剧场上演,已经三刷过这部戏的5年级小学生蹦蹦,今年选择去天桥艺术中心看凯叔故事剧场《是你吗?美猴王》。剧中,戏曲演员和现代舞者混搭演绎的“大圣戏”,让对故事情节早就熟悉的蹦蹦有了新鲜感,不仅对“真假善恶”有了更多的思考,还萌生出了一个想法:“以后我也要写一个我心中孙悟空的故事!”

以往儿童剧题材最多的是各种西方童话故事,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儿童演出中越来越多,京剧、昆曲、舞狮、皮影戏等民族艺术形式也频繁出现。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儿童剧《卡酷大计划之许愿龙珠》以“龙文化”为主题,在演出中创意融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书法、戏曲元素,将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北京儿艺儿童剧《耗子大爷起晚了》中,李叔讲起龙王爷九个儿子的一段贯口,蕴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京剧、昆曲都已出现在儿童剧舞台,如今,更多戏曲儿童剧应运而生。北京曲剧《运河遥啊谣》、越剧《伯牙与子期》纷纷入选中国儿艺“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第三季,引领大小观众领略中国戏曲之美,文化之丰厚。这些演出不仅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而且通过当代化的演绎方式和多元融合的形式,让古老的故事焕发新的生机。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注重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这样的创新儿童剧既满足了孩子们对于新奇、有趣内容的需求,又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形式多变 沉浸互动新空间带来新鲜体验

在四周传来的“小鸡”“小羊”“小猪”的热闹叫声中,小朋友们散坐在被布置成农场环境的中国儿艺艺术长廊空间当中,跟随亲子互动剧场《走!到农场去!》中的Apple姐姐和动物伙伴们的引导,参与丰富有趣的互动体验。投影到地面上的光敏传感器和墙面上的红外传感器,让孩子们能陪着剧中的小动物一起“抓泥巴”“拿鸡蛋”“扫垃圾”,孩子们不像是在看戏,更像是在农场尽情玩耍,同时懂得了好好洗手、热爱劳动、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家长们脸上也都满是笑容。该剧编剧黄露露表示,她们这部亲子互动剧场剧目,剧中的交互设计来自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交互艺术设计研究组,“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孩子们看得开心、玩得开心。”

如今,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沉浸式新空间儿童剧,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特殊的剧场设计,提升作品艺术表现力同时,为观众带来更为真实和生动的观剧感受,让演出现场更具创意和活力。孩子们可以参与剧情发展,与角色进行互动,甚至影响剧情走向,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更容易让人投入其中,更好理解作品的内涵。

受众扩展 从0+岁低幼到全年龄段观众都爱看

“没想到我们家七个月的宝宝也可以看儿童剧,而且全程没有哭闹,真是太让人惊喜了!”抱着孩子来看婴幼儿剧场《毛毛虫Momoda’》的玲玲妈妈把“第一次进剧场”作为送给宝宝的儿童节礼物。这部专为6个月至1岁半的宝宝设计的演出,讲述了小毛毛虫Momoda’的一天。现场营造了一个梦境般的戏剧空间,演员们充满情感的表演让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们都全神贯注投入其中。“这部剧是我送给小女儿的出生礼物,也是送给所有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宝宝及爸爸妈妈的礼物。”该剧导演窦辉介绍,“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作品,我们运用了很多不同的乐器、肢体表现形式,去丰富宝宝们的听觉、视觉、触觉体验,希望能带给大家快乐与感动。”

小宝宝可以进剧场,大观众也可以看儿童剧。当下的儿童剧演出市场还出现了更多适合全年龄段观众观看的亲子剧。中国儿艺推出的《猫神在故宫》就是一部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有当代歌舞形式,而且主题深入浅出,小朋友看得懂,大朋友也爱看的原创音乐剧。

无论是低幼儿童剧,还是全家亲子剧,都体现了如今儿童剧市场的细分化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不仅拓宽了受众范围,也推动了创作和演出方面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同时,也更注重演出的整体服务意识,强调现场环境和演出前后的互动,对演出方和创作方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跨界融合 促进人才培养和演艺市场全面发展

如今,儿童剧市场还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六一”期间,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天桥剧场上演的原创芭蕾舞剧,都采用了演出同时还有线上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观众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优秀的儿童戏剧演出。跨界合作与产业链延伸也成为儿童剧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不少儿童剧作品与其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比如与玩具、图书、动漫等产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衍生品,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走入剧场观看演出,儿童剧已经成为当代儿童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剧演出市场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观众喜好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儿童剧创作正朝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更多年轻创作者愿意将儿童剧作为自己的艺术事业选择,为之付出心血和才华。正如中国儿艺院长冯俐所言:“希望更多有志于儿童戏剧事业的优秀人才加入进来,探索青少年儿童戏剧的更多可能性,发掘、培育更多不同风格样式的作品,为中国的青少年儿童戏剧事业贡献力量!”

记者/王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大兴区长子营镇上演《在小小的耗子洞里挖呀挖呀挖》儿童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青春主创六一“绽放” 孵化作品正式“启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2
《甲骨文学校》带小观众穿越至殷商时代,用儿童剧展现文字的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5
立体书与剧场创意结合 ,《小魔法师》为孩子们打造梦幻魔法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19
携手辞旧庆元旦!北京:这些精彩演出、儿童剧迎新年
文旅北京 2023-12-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