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失职父母 不再“甩手掌柜式”带娃
法治日报 2024-06-02 12:27

检察机关在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时发现,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小天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其父母平时对他疏于管教、放任自流有很大关系。于是,检察机关及时制发《督促监护令》,要求小天父母重视孩子的不良行为,加强监管教育,同时配合司法机关、社工组织对小天进行帮教,最终帮助其重返校园,顺利参加了中考。

近年来,针对涉案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严重不负责任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情况,泉州市检察机关创新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发展,制发《督促监护令》,通过改善亲子关系、改变监护方式,提高罪错未成年人矫治成效,降低未成年人再犯罪率。

数据显示,2023年,泉州市共发出《督促监护令》600份,帮助430名涉案未成年人改善亲子关系、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其中有54人重新回归校园,206人找到了稳定工作。

对监护缺位说“不”

16岁的小力是泉州市安溪县某中学在校生,因与父母拌嘴负气离家出走,跟随亲戚偷渡至缅甸务工,不到半年,他又偷渡回云南,被公安机关查获。事后,小力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悔罪态度良好。

此案移送至泉州市安溪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综合小力家庭、社区、学校三方的帮教条件及其本人的悔罪态度,全面评估了其再犯可能性,依法对小力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通过对小力进行社会调查,我们评估认为本次犯罪主要是由于亲子矛盾引起的,应强化对其家庭监护的监督和干预。”此案的承办检察官陈志裕说。

安溪县检察院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社工组织等配合协作,根据小力的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亲职教育方案,并向其父母制发《督促监护令》,责令他们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加强沟通陪伴,自觉履行监护职责。

“以前我们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还以为是孩子天生难管教,现在有了《督促监护令》的指导,我们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也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和孩子沟通了。”小力的父母真诚反省道。

《督促监护令》发出3个月后,检察官再次回访,小力与父母的沟通已逐渐顺畅,亲子关系融洽,他本人也在父母的爱护和老师的关心下顺利考上了大学。

“制发《督促监护令》,就是为了提醒监护人树立起监护意识,切实履行其监护义务。”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吴端端点出了《督促监护令》的应有之义。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为更好地落实《督促监护令》,泉州市检察院与市妇联携手推出了“泉家福 刺桐花”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为《督促监护令》制发对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据了解,泉州市检察院与市妇联成立了集家庭教育指导、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心理疏导、普法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家庭教育驿站,带动基层检察院成立12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在检察机关内部、街道社区、社工服务中心等设立54个工作点,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温馨、舒适的专门场所。

同时,泉州市检察院聘请妇联、民政、团市委、关工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建了一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并吸引司法社工、志愿者、家庭教育讲师等人员参与。

泉州市检察院还与市妇联会签《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分类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意见》,就信息互通、队伍共建、平台共享、衔接配合等方面作出规定,全面保障工作规范化推进。各基层院也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各部门出台实施意见,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指明方向。

有了平台、队伍和机制保障,泉州市检察机关除了对涉案未成年人家庭开展强制性家庭教育指导以外,还针对失管未成年人家庭开展督促性家庭教育指导。

“对办案中发现的监护教育不当或失管失教问题,我们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通过开设家长课堂、亲子公益活动、组织旁听庭审等方式提供指导和帮助。”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官杨晓瑜说。

2022年以来,泉州市检察机关共为78组重点家庭提供法律知识、家庭教育理念、亲子沟通技巧等学习内容,从家庭正向发力,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引入心理关爱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督促监护令》的适用情形较为广泛,主要分为两类情形。

一种是针对监护人的监护缺位导致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者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形。“此时,《督促监护令》既可以作为临界预防手段面向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也可以作为观护帮教形式适用于不起诉或者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时也可以适用于实施犯罪而被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吴端端说。

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抢劫案件中,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检察院引入心理治疗师对涉案未成年人小军进行心理评估,发现小军的母亲对其教育极为严厉,还常常有打骂等暴力惩罚行为,这对小军个性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他在遇到冲突时多采用暴力解决问题,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找准症结后,鲤城区检察院对小军的父母发出更有针对性的《督促监护令》,告知其以打骂代替教育是父母失职的表现,要求其转变教育理念,与孩子理性沟通,改善家庭氛围,并持续跟踪整改情况。

“在督促监护过程中,我们引入心理关爱服务,与医疗机构开展‘检医合作’,从医学角度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估,与专业心理医师共同探寻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鲤城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傅芳说。

《督促监护令》的另一种适用情形是监护人的监护缺位导致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它既包括因监护缺位导致未成年人受到他人违法犯罪侵害,也包括监护缺位本身导致未成年人权益受损。

2023年8月,一起性侵犯罪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小茹出现精神失常,急需治疗。安溪县检察院主动联系当地医疗部门,对被害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出具后续治疗方案,对因遭受犯罪侵害确需治疗但还未实际支出的费用标准予以确认,为该院支持被害人起诉主张精神心理损害赔偿费用提供权威依据。

经法院调解,被告人如数向小茹支付了精神心理损害赔偿金,安溪县检察院随即向小茹的监护人制发《督促监护令》,引导他们正确履行监护职责,保证专款专用,切实将赔偿金用于小茹的后续心理康复治疗。

为确保未成年被害人生活切实回归正轨,泉州市检察机关推动区卫生健康局为未成年被害人建立连续心理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关怀,评估心理状态,并指派检察官定期回访,对发现监护人实施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行为的,结合实际情况对主张撤销监护权的一方依法支持起诉。

发挥刚性监督作用

在检察机关发出《督促监护令》后,监护人应积极改变教育方式,重塑家庭支持体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撑。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甘当“甩手掌柜”,对《督促监护令》视若无睹,甚至将孩子临时委托给他人监护。

为发挥《督促监护令》的刚性监督作用,针对不愿意执行《督促监护令》的监护人,泉州市检察机关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监督方式:

推行“集中训诫+家庭教育”模式。泉州市检察机关联合涉案未成年人住址所在地派出所开展涉案未成年人训诫,发挥公安机关属地治安管理的威慑作用,对涉案未成年人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并送达《督促监护令》,要求其依令履职监护职责。

强化村居督促监护能力。充分发挥村居“春蕾安全员”“网格员”扎根田间地头的优势,及时掌握涉案未成年人父母是否履行监护职责,并对未及时或未按要求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进行督促。

与家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签订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协议。“根据协议,家长的监护情况和孩子的表现均纳入附条件不起诉考察范围,这就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从宽处理提供依据,对家长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均能形成威慑力。”吴端端说。

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多发地区,城市流动人口集中、城乡接合部、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等重点地区,特别是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离异和重组家庭、收养家庭、罪犯家庭、残疾人家庭等,泉州市检察机关通过家庭教育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等活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和家庭教育宣传。

“未来,我们将不断完善现有的《督促监护令》制度,使其适用更加成熟,最终推动其上升为具体的法律制度,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吴端端说。

文/记者 王莹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浙江杭州余杭:依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发出首份督促监护令
检察日报 2024-02-22
家长懈怠家庭教育 法院责令“补课”
西安晚报 2023-09-04
“依法带娃”怎么带?最高检发布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04
孩子“进去”后,父母竟“松了一口气”?
法治日报 2023-06-01
家长如何更好“依法带娃”?最高法、全国妇联发布最新意见
央视新闻 2023-05-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