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新规将至 微短剧集体挤水分
北京商报 2024-05-29 13:11

“上线8天,流水破亿。”2023年8月,小程序短剧《无双》成为现象级爆款,也成为微短剧最具代表性的“造富神话”之一。时隔9个月,谈及当时铺天盖地的造富传闻,《无双》制作方西安丰行文化创始人李涛仍略显激动,“就是这种夸大的传言,既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误导了很多投资人”。对北京商报记者回忆起这番情景的时候,距离微短剧“备案新规”提到的“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还有三天。李涛感慨,目前微短剧市场已经呈现出过饱和状态,审核备案一定是行业向正规、绿色、健康发展的关键信号。

“持证上岗”

微短剧“最严新规”之下,平台也相继出手,连日来,抖音、快手、微信纷纷公布微短剧备案细则。以微信平台为例,其中提到,从5月27日起,制作成本低于30万元的微短剧需提交成本配置比例报告,经审核后获得备案号。已通过审查的剧如需变更,需符合规定或提交申请。

今年4月,一份《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以下简称“备案提示”)的新规流传网络,引发微短剧行业“地震”。内容显示,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新通知,各平台要将目前未经备案上线播出的微短剧剧目相关信息,于2024年5月31日前报所属地省级广电主管部门备案。从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具体而言,不同微短剧按总投资额度被分为三类,采取分类分层审核: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管理,30万—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级广电部门管理,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

虽然这一消息未被官方确认,但从地方进展来看,基本属实。比如广西广播电视局曾在《注意!广西网络微短剧备案管理工作有调整》一文中详细介绍了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和其他微短剧申报备案的具体情况,不同类别微短剧对应不同格式的备案号。

聚焦在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类别,微信、抖音、快手的动作,也可以看做是这一新规的“续作”。“国家下发政策之后,海南跟进相对较早,其他地方略晚一些,我们也正处于不断熟悉和学习新规的过程中”,一位微短剧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其业务部门正在加紧推进落实备案情况。

李涛认为,备案更多是平台方需要负起的责任,丰行文化更多聚焦在微短剧的制作方面,有相应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辅助他们完成在平台上的备案工作。

以微短剧赛道头部企业之一的九州文化为例,其官网展示的微短剧超过150部,其中3部剧集无法打开,《爱上来自星星的你》可以打开但未显示备案号,其他均已显示备案号。对于公司项目的备案情况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九州文化,但截至发稿对方未通过验证。

李涛则提到,新规意味着未来内容可以实现前置备案,间接规避了播出平台方在内容上可能出现的“因噎废食”,因此能进一步扩大拍摄题材范围,有助于做正经内容的团队更加健康向上地发展。

从草莽到有序

凭借着跌宕的情节、高频的反转、密集的爽点,2023年,塑造了诸多造富神话的微短剧异军突起,成为最大的行业黑马。《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373.9亿元,2024年有望突破500亿元,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不过狂奔的微短剧也不可避免地经历野蛮生长阶段。例如2023年底,因为渲染极端复仇等情况,微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就曾被全网下架。

而在消费模式上,微短剧也屡屡成为重灾区。一位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一个影视小程序的会员充值页面显示,价值298元最高规格的“终身会员”,可以永久免费看全部新片,但消费后有些剧集却无法观看。

一番查找后该消费者发现,协议中一条消息显示,“期限性充值仅可观看开通当日之前的剧集,开通之后新上架剧集不属于观看范围。如需观看新增剧集,可以使用金币进行解锁”。

对于微短剧乱象,监管已多次出手。去年底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针对部分内容呈现低俗同质化的问题,下线了两万多部微短剧,有效净化了行业生态。

近期,针对微短剧收费存在费用高、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问题,广电总局有关部门也启动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比如组织头部小程序主体和分发平台,全面排查当前尚未解决的用户退费申请,应退尽退、逐一解决等。

“草莽阶段,大家争相涌入,势必会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国家引导、市场要求以及用户对精品内容的追求等,也一定会倒逼整个行业迭代升级”,上述微短剧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

造富神话去泡沫

监管的频频出手,也是微短剧行业去泡沫、灭虚火的印证。

“微短剧2021年出现,2022年进入高速发展,2023年爆发,但2024年,从同行间的交流来看,我们普遍认为目前市场已经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过饱和状态,如果按照目前情况发展,一些没有作出成绩的平台方以及制作方今年可能被‘洗牌’”,李涛说,一些中腰部以下的平台公司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苗头,比如经营出现困难。

造富的神话可能是这股行业虚火最直接的来源。“所有人都在炒‘《无双》8天1个亿’,但这就像是中彩票,到现在行业每个月要上线1000部左右的短剧,发展三年也就只出现过一部《无双》”,感慨的最后,李涛说,“都说我挣了一个亿,如果真是如此,我早就躺平了,何必这么辛苦”。

李涛举例称,现在行业一个月上线1000部微短剧,不赔钱的可能只有100部,在这100部中,能挣钱的可能也就只有50部,大部分都是亏钱陪跑的。

2024年初,《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剧集的爆火再度接力,有消息称,这部微短剧拍摄仅耗时10天,后期投入约8万元,上线当日充值却超过2000万元。

其背后的点众科技,也一度因此走上风口浪尖,炒热了“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的话题。对于剧集项目备案情况及后续发展计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点众科技,但电话未有人接听。

根据公开报道,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曾提到,2022年9月,点众科技每月充值金额大概在1000万元。2023年1月充值收入达到3000万—4000万元。“虽然不断在增长,但是依然在亏损。”

上述微短剧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到,从制作方的角度来说,微短剧很难称得上是暴利,因为考虑到前期的制作、投放以及精品化升级等环节,再加上班底投入、内容成本的增加,都决定了“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只能看到短剧的充值流水很高,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都能落到自己的口袋,就像营业额不等于利润。而且如果内容不够吸引人,单靠投流也不一定能支撑得起剧集的流水,谁都想同时达到叫好与叫座,但很多时候这两者并不能完全同步获得”,上述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

时至今日,全行业可能都想再造一个“无双”,但就像李涛说的,内容、制作、投流等多个方面的绝佳配合才可能出现一个爆款,而现实情况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同时出现往往难上加难,“更何况这其中还有一定的‘玄学’在”。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半两财经 | 仍有人在钻短剧备案新规“空子” “短剧”界定需更清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9
微短剧新规来了,带来啥变化?
扬子晚报 2024-06-07
Qnews|违规微短剧剧情低俗全网下架 制作机构九州文化被约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微短剧新规6月1日开始执行 业界热议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网 2024-06-02
微短剧管理新规下月起实施 多家平台发布微短剧备案细则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