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需降本提质防风险
经济日报 2024-05-27 09:30

近年来,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一方面,覆盖人群不断扩大,覆盖多年龄段人群的包容性普惠保险产品体系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末,大病保险覆盖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人数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4年1月至2月,我国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加10.5%,赔付支出同比增加93.1%。

人身险业高质量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背后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在政策引领和监管促动之下,保险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作为。近年来,保险监管高度重视引导行业切实回归本源,保险业也积极找准“保险业姓保”的着力点,探索“保险业姓保”的有效途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行业从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人群的个性化、多样化以及不断升级的保险保障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推出覆盖新市民、新业态群体、老年人口、学生儿童等特定群体全年龄段的包容性保险产品体系,特别是城市定制型保险等普惠保险“现象级”产品发展快速,保险服务覆盖面显著扩大。

二是在新技术发展的支撑之下,保险业能够开拓创新、有能力作为。伴随互联网和网络平台在经济生活中渗透度的不断提升,保险业有条件摆脱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一方面可以更快捷、更广泛地触达用户,包括传统渠道很难覆盖的长尾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大大提升保险企业了解消费者、甄别风险、实现销售和理赔服务的效率,从而显著降低保险服务的门槛和成本,提升行业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因为行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寿险业有条件放弃长期以来难以摆脱的“人海战术”,不再以“增员换增量”、为了业务扩张盲目招揽原本就不具备可持续展业能力与资源基础的营销人员,而是对代理人队伍“清虚提质”,着力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代理人队伍,以“单兵高产能”来促进可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末,全行业保险代理人数量较2019年顶峰时期降幅达七成左右。

三是在经验不断积累的背景下,保险业顺应发展规律积极作为。伴随行业逐步成长,相关数据、经验不断积累,寿险业在保险相关服务生态体系中的整合能力也日益加强,从而有条件积极拓展保险服务的边界,布局“保险+”服务发展模式。例如,近年来很多保险企业积极开拓养老、健康管理等相关服务资源,打造“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医养”的新型模式,促进消费者健康风险减量,提升医养服务可及性,广受市场关注与认可。

可以说,人身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得到了有效强化。但不容否认的是,寿险企业2023年业绩整体并不理想,防风险仍然是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利差损风险抬头。去年以来,银行挂牌利率下行、理财产品收益不尽如人意,预定利率较高的储蓄型寿险相较于“竞品”表现出比较优势,可以说,人身险公司以较高的负债成本支撑了2023年保费规模两位数的增长率,但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行业资产端表现不佳,资产负债未能联动使得利差损风险相应抬升。二是风险化解难度增加。去年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下降,不少企业出现亏损,虽然作为行业安全基本盘的大型险企总体稳健,但行业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抬升。

不过,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人身险业应该有更多积极作为,借助市场利率处于低点的有利时机,调整产品负债成本、用增量业务逐步降低负债成本,并积极开发非固定利率类型产品,在防范利差损风险的同时优化业务结构。借助“报行合一”的实施,打破过去手续费无序竞争的“囚徒困境”,真正有效降低渠道管理成本、提升经营效率、优化渠道结构。借助“保险+”经营模式创新,拓展差异化竞争的维度,摆脱同质化经营带来的非效率竞争状态,真正有效提升客户黏性和获得感。只要行业坚持高质量转型、扎实行动,发展压力就会变为成长动力。

文/锁凌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两项保险业标准出炉 规范人身险和车险理赔服务
上海证券报 2024-11-20
人身险公司前5个月赔付支出同比大增64.5%
证券日报 2024-06-30
把握人身险市场发展机遇
经济日报 2023-10-23
主力产品基本上架 人身险业进入“3%时代”
上海证券报 2023-08-07
原保费收入3.2万亿!保险业上半年经营情况出炉:人身险增13.38%
券商中国 2023-07-30
保险业上半年经营情况出炉:人身险增13.38% 财险增近10%
券商中国 2023-07-30
保险业“降息潮”中人身险产品迎新老替换
上海证券报 2023-07-15
财产险或进一步增长 人身险拐点可期——2023年保险业展望
经济参考报 2023-02-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