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 一号难求的专家号可以通过家庭医生预约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5 16:30

自5月下旬起,上海市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只要是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都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到以往一号难求的专家号。

家庭医生可为签约居民提前约专家号

上海的潘女士患有心肌缺血。这段时间,她常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5月23日上午,潘女士来到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此前她在这里签约了家庭医生,且家庭医生会定期进行随访,对她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建议她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就诊。得益于上海市刚刚实施的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潘女士的家庭医生成功为她预约到了6月5日的三甲医院专家号。

上海市民潘女士:相对于手机自己刷到的,预约时间也大大提前了。在费用方面,即便能刷到专家号,也只剩下特需门诊,需要大几百块钱,但是我通过家庭医生就可以预约到普通的专家门诊,大概也只有几十块钱。

在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如今可以直接通过工作电脑,登录上海市分级诊疗管理系统。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已有61家三级医院及129家二级医院入驻,这些医院优先向市级分级诊疗平台开放号源,包括普通、专病、专家、特需等四种类型,开放号源总量比例不低于50%,社区的家庭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所需向上转诊。

上海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王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早于社会面、早于医院公众号的号源时间,提前了5天。同时我们也是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约到未来2—3天专家的号源,保证签约居民能够及时看到上级医院的专家。号源如果没有用完,到了时间会全部回到其它平台上。

推进分级诊疗 更多居民到社区医院就诊

据了解,上海此次大力度推动号源下沉工作,更助于家庭医生为居民做好“小病当能手、大病当参谋”的健康守护工作。

金鸣是一名家庭医生,这几天她的手机不时就会收到居民线上签约的提示。按照要求,每位新签约的居民,家庭医生都要进行随访。通过电话沟通,为他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方便健康管理。签约的居民则可以通过面谈或是发消息、打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家庭医生进行更紧密的沟通。

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金鸣:签约居民会转变成我一有这样医疗相关的问题,就会问到家庭医生。我每天的话能接到15—20通签约居民电话。

数据显示,尽管去年上海市常住居民社区门诊量占比提升了3.4个百分点,达到38.1%,但是社区分流的作用仍显不足。号源下沉社区,精准转诊,对接专家,能更好地吸引居民社区就诊。自5月18日上海公布号源下沉消息至23日的6天时间内,仅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就已新增签约居民80人。

上海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王冬:做实签约居民的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门诊号源这项工作,是在整个分级诊疗、自由就诊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撬动分级诊疗关键的一项工作。

据了解,上海自2011年起试点家庭医生制度以来,截至2024年4月底,上海全市累计签约超过1100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44%,其中老年人、儿童、慢性病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了84%。

小手术+延伸处方 打造家门口的便利

除了号源的吸引,增强社区内核实力也是上海的发力点。像清创缝合、浅表肿物切除等以往在二三级医院才能处理的问题,目前,上海已有超60%的社区可以开展。同时,通过优化社区药品配备供应,让延伸处方覆盖的药品得以扩容,很多以往只能在三级医院才能配到的处方药,现在只要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后的延伸处方就能直接配到了。

5月22日,记者在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了正在做脓肿引流手术的杨先生。因为离家很近,而且不用预约,他的小手术只用十来分钟就顺利完成了,相比去三级医院,节省了很多时间。

据了解,包括这些小手术在内的适宜技术,上海今年还会根据居民需求增加10项以上。为此,上海要求这些社区的外科医生不仅要有多年的执业经验,和上级医院进修的经历,还要接受多方部门的考核、质控。

上海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王冬:每年都会通过各个条线的质控中心,对我们的诊疗质量进行管理、进行质控,包括病史的查阅、考核,还有一些现场的考试。

除了手术,延伸处方也是老百姓关心的内容。具体来说,延伸处方即家庭医生延续开具签约居民在上级医院就诊时的处方药品。75岁的罗阿姨介绍,延伸处方让她省去了三个多小时的往返路程,而且在社区拿药还能享受医保带来的优惠。

上海居民罗女士:同样的药在三级医院要100多块钱,现在我们在这里又便宜了几十块钱,车马费不要了,三级医院挂号费不要了,那对我们退休工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科科长王海棠:只要他病情稳定,经过二三级医院医生诊断之后,认为他可以去长期服用这一类药物的时候,就可以联系我们的家庭医生。

截至2023年底,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药品超过600种,增加70多个品种;延伸处方药品超过500种,增加约80个品种,基本可以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加速在社区建设一批康复和护理中心

上海目前60岁以上老人有580万,65岁以上400万,80岁以上有80万。随之而来,医疗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上海市卫健委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社区康复和社区护理的需求排名靠前,这也让上海开始加速在社区建设一批康复和护理中心。

普陀区84岁的张规兴老人,之前因为肠梗阻做了手术,术后卧床在家。由于每两天就要换一次药,他便选择了家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上门居家护理服务。社区的王医生在换药过程中发现,老人有糖尿病,且血糖一直不稳定,造成他伤口愈合远低于预期。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王先春:这个情况下,建议他还是回到以前手术的医院,做进一步的综合治疗,控制血糖,伤口护理,避免并发症。

得益于王医生和护士及时准确的判断,老人现在身体状况恢复良好。而这样的居家护理服务,只是社区护理的其中一项内容。作为今年准备建设的社区护理中心之一,这里15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不仅设有必备的换药室、操作室等区域,还精心挑选了11名一专多能的护理人员提供服务。此外,楼内空间中创新开辟了护理集市,无偿为社区居民提供护理科普服务。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轶蕾:生活中或者是在照护中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开的就是糖尿病饮食,还有长期卧床的人,如何从床上给他转移到轮椅上。

而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的康复中心白天定期有来自三甲医院的疼痛专家坐诊提供服务,还有为上班、上学人群专门提供的夜间康复服务。

不仅如此,在同一个项目上,在职人员的社区医保报销比例还略高于三级医院,比如康复项目,患者可以花更少的钱,得到同等品质的康复治疗。

总台记者王殿甲:这是上海市统一的中西医康复项目的收费表,以关节松动(大)收费86元为例,它所对应的是肩关节、髋关节(等)运动损伤所需要的康复治疗。由于在职人员的医保支付比例相差10%,所以他一次治疗的价格就相差了8.6元。

也就是说,患者选择在社区进行康复治疗,每次就节省了8.6元。

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医疗需求,接下来,上海将启动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

上海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王冬:通过制定一些个性化指导方案,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我们家庭医生的签约居民做一些健康管理、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最终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上级医院、康复回到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来服务。

文/记者 王殿甲 成奕霖 朱黄英哲 上海台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送餐送医送药 冰雪天气里老人们的生活有他们保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5
“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有哪些服务?费用怎么样?看各城市的探索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14
超5500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行一站式服务
央视新闻 2024-01-06
社区医院“嵌入”公立护理院 医养结合新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23
他们行走于村落之中 守护老人身体健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