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将“拓片技艺”送进校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17:57

“一轴三带”话北京,“金石初心”说传承。今天正值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由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主办的“金石刻初心”主题思政课在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外语楼举行,石刻馆带来的“拓片体验”受到师生欢迎。 

A88I8167.JPG

拓片体验

本次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校学生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协会组织举办。活动分为“文物宣讲”和“拓片体验”两部分。

A88I8304.JPG

拓片体验

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丰富,蕴含着大量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礼制等方面的信息。在宣讲环节,石刻馆讲解员团队以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碑、御制重修钟楼碑、乾隆汇通祠诗碑、北魏太和造像、天桥双碑、万宁桥6个主题作为切入点,探析北京老城、中轴线、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让同学们感受金石文物的独特魅力。

A88I7121.JPG

曹卜予

宣讲活动中不乏青年身影。曹卜予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专业的大三学生,也是石刻馆的实习生,通过两个多月的实习,她对北京地区的碑刻有了初步了解,讲台上的曹卜予结合儿时记忆,向大家介绍了“御制重修钟楼碑”的历史。赵祎惟是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的大四学生,也是石刻馆的大学生志愿者,他分享了自创的工艺美术作品。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宋心怡,负责保障多媒体和音响设备,为宣讲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

A88I7267.JPG

专注聆听

此外,宣讲团队中还有一对亲姐妹,杨威如是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杨静如是北京市海淀外国语藤飞学校五年级学生,姐妹二人都是石刻馆的小志愿者。今天是她们第一次站上大学讲台,二人共同讲述了“北魏太和造像”的文物故事。

A88I7895.JPG

拓印实操

宣讲结束后,由石刻馆文创部的郭继华老师,指导同学们进行拓片实操练习。拓片亦称拓本,是指以笺纸在金石上打拓文字与图画的复制品,拓片为人们研究、学习、欣赏金石艺术提供了方便。在动手实践环节,同学们分组体验,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一张张拓片呈现在面前。

A88I8074.JPG

拓片

“感谢老师的指导,让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拓片技艺。”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专业的大三学生徐蔚晴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来自中国香港,高中时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来到首师大学习。目前她在石刻馆实习,接触到众多石刻文物的同时,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而且实习过程中的讲解服务,对提高普通话水平有所帮助。

A88I7921.JPG

徐蔚晴(左一)学习拓印

石刻馆志愿服务队队长闫霞介绍说,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为此他们准备了《金石刻初心》主题思政课,首师大是他们进校园的第一站,共有46名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大部分来自首师大历史学院。活动的下一站将于5月26日移至中央财经大学举行。

A88I8234.JPG

展示作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叶婉

相关阅读
两汉至清代石刻拓片山西展出 讲述中国古代石刻文化发展变迁
中国新闻网 2024-06-24
公众捐赠的京奉铁路旧影在中国铁道博物馆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打造“微笑讲解队”团队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实现开放日“定人定时定岗”讲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6
奥赛博物馆会给中法两国元首夫人哪些深刻“印象”?
将行 2024-05-08
春节期间中国营业性演出1.63万场 超七千万人游博物馆
中国新闻网 2024-02-19
最新评论